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的文化问题——评戴锦华的当(3)

2016-03-07 01:02
导读: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拓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拓清了"大众文化"的内涵。传媒利用这一概念"历史合法性"的动机不难理解,但同时它却有意略去了自身权力

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拓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拓清了"大众文化"的内涵。传媒利用这一概念"历史合法性"的动机不难理解,但同时它却有意略去了自身权力控制的那一部分。事实上,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全部复杂性,必须将其和传媒控制下的文化生产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也正是在这样意愿的支配下,戴锦华带领她的学生,经过数年的训练、调查和研究,完成了《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这部著作。这是一本专题性的研究,也是一本结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资源完成的一部著作。在我看来,文化研究人才规模化的培养和训练,其意义可能要远远超出这部著作本身。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这部著作不重要,事实上,正是这样一批年轻的文化研究学者在戴锦华的指导下,完成或实现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研究成果。如果说戴锦华的《隐形书写》是试图对90年代中国文化作出整体性描述或阐释的话,那么,《书写文化英雄》就是对世纪之交中国具有典型性、表征性的文化现象的"个案"研究。这一研究,描述出了中国当下文化消费市场交织的主流文化(如于洪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不同语境下的接受及在90年代特殊语意的阐释)、知识分子文化(如杨早对以陈寅恪、顾准为中心的90年代文化英雄的符号与象征的分析)、市场文化(书中大多篇幅)的复杂景观。
这些文化"个案"对我们说来并不陌生,它们是我们亲历的文化现象,是我们关心并试图作出解释的文化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英雄),在90年代以来的历史处境中,它们为什么都无一例外地在媒体覆盖性、轰炸性的炒做中成为被消费的对象?杨早在分析陈寅恪时指出:学界的讨论和张扬虽然为大众文化的接受提供了权威性的资源,但他们真正被作为一种"文化英雄"的符号,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构造成型,是在这些人物的经历被畅销书和传媒通俗化、传奇化之后12发生的。因此,"无厘头遭遇.com"不仅示喻了又一个时代的文化症候,重要的是"凡人"不止要说话,在图书市场和民间书店构成的文化空间中,"文化英雄"作为一种可资利用和消费的政治象征和文化资源,理所当然会成为有利可图的争夺对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更有趣的是于洪梅对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接受反馈的思考。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国特色独具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构和互动关系,而且在分析"90年代’炼钢’史"中,突出浮现了隐秘已久的冬妮亚的角色。从刘小枫的《纪恋冬妮亚》开始,对这部红色经典的解读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那个资产阶级小姐甚至比主角保尔给人留下过更久远的印象。中国编剧们对冬妮亚和保尔的"重塑"也具有了90年代特有的时代风采。饰演保尔的演员从荧屏上走下来,脱掉保尔的军装也可以做中国的广告。与冬妮亚的走红构成呼应关系的,是中国"中产阶级"的自我书写。腾威对"1998年中国文化市场’隐私热’现象的报告",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趣味和自我书写背后的诉求。
《书写文化英雄》对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市场的"个案"式分析,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状况。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在戴锦华的指导下,这些年轻的文化研究实践者,对中国发生的这些典型文化"案例",并不止是没有判断的"零度叙事",而是在描述大众文化如节日狂欢的同时,也以锐利的思想锋芒洞见了节日鲜花覆盖下的陷阱。对大众文化和消费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的同时,对文化民粹主义的警觉,构成了这部著作最动人的思想主旋。我想这大概也是戴锦华文化研究最值得注意、最华彩的片段之一。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全球化挑战与文化认同危机
常规秩序与异态冲突──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另一种
上一篇:“道”与“心”--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