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1)(2)

2016-03-16 01:02
导读:2. 框架与框定 Fillmore 等认知语言学家们不仅研究人类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概念框架,而且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人际关系、交际意图等社会因素和心理

  
  2. 框架与框定
  Fillmore 等认知语言学家们不仅研究人类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概念框架,而且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人际关系、交际意图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利用这些框架对人和事物进行概念上的“框定”(framing)。所谓框定,就是把某人某事看做是一个框架中的成分,并由此设定这个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交际一方对角色框定时,被框定的那一方可能会进入这个设定的框架,也可能不进入这个框架。对某人某事在概念上进行框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完全按这种框定行事。在应用框架理论对自己和别人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时,涉及的角色关系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也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系。而在角色分配上,不仅要考虑交际一方给自己选择了什么角色,还需要考虑另一方对这种角色分配所采取的态度。可能性有三种:接受,部分接受和不接受[3]1-4。
  3.框架理论与文学语篇分析
  Langacker曾指出相同的框架是读者与作者成功实现篇际交流的前提,框架内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对象,也可以是一个过程。当读者阅读时,语篇中语句信息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动态性地进入当前语篇空间(CDS : current discourse space) ,而后被加工处理。随着语句的进展,新信息将不断为语篇注入新信息,不断地完善或更新相关认知框架,补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在心智中不断整合成一个连贯语篇[7]。新旧信息的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会影响框架的发展过程,其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新信息充实加强已激活的框架, 人们用新信息来补充细节, 在相关框架的空档中嵌进新的成分;另一方面,新信息与已激活的框架产生矛盾,推翻旧框架,建立新框架[8]3-7。
  4. 以框架理论看《女房东》
  在小说《女房东》中,作者有意识地设置两个框架以促成出人意料的结局最终实现。本文将运用框架理论着重分析作者构建框架的过程,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入住旅馆这样平凡的事件来构建出不平常的结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主人公是比利和女房东。初看这个故事,它包括一个主要的情景框架:入住旅馆(被广告吸引—看房—问价钱—入住—签名—看到前两个房客的名字—边喝茶边向女房东问起他们的情况)。
  首先,比利被“提供住宿和早餐”、“高大漂亮的花瓶”、“壁炉里熊熊燃烧的火苗”、“漂亮的德国小狗鼻子拱着腹部蜷成一团睡觉”所吸引,还有 “一架小型钢琴”、“一张大沙发和几把松软的坐椅”,所有这些景象都显得温馨,和谐,舒适,宁静。尤其“一只大鹦鹉”在比利看来“往往是好兆头”,他决定去看看。由于价格便宜,“还不到他原来准备出的价的一半”,他决定入住。在看到“被褥整整齐齐地铺开,仿佛随时都可能有人来住”后,比利便不再对女房东的异常行为有任何的怀疑和担忧,甚至认为自己“真幸运,事事顺利”。接着,在女房东的要求下,他下楼签名,“因为这是房产法规定的”。在一系列的交际中,比利将对方框定在“房东”这个角色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赵 静
论《俄狄浦斯王》的“隐讳教导”
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中的“作家论”模式
上一篇:何满子先生的人品和文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