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学视域古代文学研究(1)(3)
2016-03-21 01:07
导读:国学是走向现代的中国传统学术,秉持着一种对传统珍视和同情的态度,贯穿着一种究天人、通古今的历史意识,蕴含着一种综合体悟的民族思维,同时融
国学是走向现代的中国传统学术,秉持着一种对传统珍视和同情的态度,贯穿着一种究天人、通古今的历史意识,蕴含着一种综合体悟的民族思维,同时融入了西学的研治思路与科学理性,这些特性共同构建了国学宽广深远的学术视域与走向世界、走向现代的气度。广义的古代文学研究或可追溯到《诗》、《书》时代的言志美刺,但文学本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始终不曾有堪与经、史抗衡的地位,“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学也”13,“文人词翰,所争者名誉而已,与朝廷无预”14,文学已是被边缘化的“杂学”,文学研究更是远离中心的边际之学了,尽管文史不分的学术传统使得渗入注经诠史之学统的文学研究为自己在传统学术中赢得了一席之地,然而终究是经、史之附庸,研究方式亦不过“注”、“诠”两途,就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而言,传统的文学研究是谈不上独立品性的。尽管它在两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思考方式并构建了一些不成系统的理论,但这些都不能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文学研究虽然有着漫长的传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却是在20世纪才开始的,而使其成为独立的现代学科的直接诱因则是引入西学规范的国学研究。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送别诗的特色与历史性
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中的冲突分裂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