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1)
2016-03-20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辅以《二十世纪中国
[摘 要] 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辅以《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新文学图志》以及《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等著作,杨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范式和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系统和范式,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史的。
[关键词]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新文学图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本由大洋彼岸流传而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让国内学界一片哗然和震惊,杨义便是其一。夏著的独辟蹊径让杨义颇为动容,但一股感愤也油然而生,他深感夏著只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毁10余年之后,一个外籍华裔学者充满失落感的历史反思”而已,这样的小说史无疑是对真实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歪曲,是对读者的误导。感乎此,杨义抱着要“把新小说发展的真实的全貌告诉我们的青年,告诉海外的学者”的“时代责任感”,立下“十年治史”的宏愿,决心写出一部崭新的小说史,“以结束夏著在海外风行20年,近日又冲击国内学术界的这段历史”[1]57。便是这番宏愿,成就了后来堪称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一座丰碑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小说史》成就斐然,但它并非杨义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全部,在《小说史》写作期间、前后,他相继完成了《鲁迅小说综论》、《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以下简称《小说与文化》)以及《中国新文学图志》(以下简称《图志》)等著作,外加各类专论文章。这些论著和专论的陆续完成,让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充实,研究层次也随之不断攀升。于是我们发现,以《小说史》为中心,辅以前述等论著专论,杨义方真正形成了一个对于整体的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研究范式和体系。从总体上把握和梳理这一范式和体系,是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小说史甚至中国新文学史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 治史的魄力:在宏阔的视野下
与以往的中国新文学研究极度忽视与排拒晚清之际的文学大异其趣的是,杨义的《小说史》中选择从清末民初写起,并且篇幅可观用力颇多。他敏锐地抓住了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在对清末民初文坛状况和小说创作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寻觅到其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之间的源流与承继关系,得出“现代小说史以清末民初的近代文学、尤其是以戊戌政变以后的近代小说为其先导的”[2]1的论断,并认为现代小说乃是清末民初小说的发展的必然与必要。“只有把晚清至民初的小说观念、小说思潮、小说形式和作家作品的发展线索弄清楚,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小说和整个现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母体中萌生的艰难性和困苦性。”[3]27而王德威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面世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弄清楚了晚清小说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接下来杨义视野大开。以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小说的伟大开端”为始,他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用三个阶段(每卷一个十年)写尽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开首都以总论为统括,研判十年小说的大势和风貌,接着写流派的总体风格特色和基调,再在流派的旗帜下分节论述代表作家的个人创作,而对于当时影响力巨大的作家,则辟专章详论。比如作者认为第一个十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期,是“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十年。作者肯定了十年中现代小说家们锐意开拓进取的热情和气魄,但也不回避新文学初期无可避免的幼稚病。他指出“在中长篇小说领域,探索多于成功。”也为“短篇小说的创新、成熟与繁荣”击节叫好[2]140。接下来作者开始逐章探悉人生派、乡土写实派和浪漫抒情派小说的群雄并起,每章首节是对流派所做的总括。而流派旗下的重点作家论,便最能体现作者敏锐而富真知灼见的评析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