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文学中“孤独”与“荒诞”问题(1)(3)

2016-06-09 01:01
导读:二 很明显,内源性荒诞和本体性孤独的主题内涵首先表现在鲁迅的作品尤其是《野草》中。《野草》极力把民族生存中已经被习惯化为“所是”的现实存

  
  二
  
   很明显,内源性荒诞和本体性孤独的主题内涵首先表现在鲁迅的作品尤其是《野草》中。《野草》极力把民族生存中已经被习惯化为“所是”的现实存在还原为荒谬,因而呈现了一个昏暗、敌意、冷漠的世界,其时间、空间也都是暧昧不明的。人失去了一切支撑点而被抛入毫无意义的或荒诞的存在旋涡里。在《野草》的点题之篇《过客》中鲁迅表达了存在的荒谬“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进而去?”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叫什么……”正是基于存在的荒诞性鲁迅和卡夫卡分别建造了“铁屋子”和“城堡”,犹如黑暗和绝望构恐的“无物之阵”,其中交织着荒诞和虚无。在鲁迅笔下“过客”对“在物者”的呼唤充分体现了独自存在的勇气。可以说,对荒诞生存的精神化和孤独存在的感觉化是《野草》表现人类生存困境的一种基本范式和特定视角。鲁迅通过“抉心自食”反抗虚无,渐渐靠近了存在的真实:“于浩歌狂热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墓碣文》)
  对于路翎以《财主的儿女们》为代表的小说的有关认证,笔者认同以下阐述:“路翎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生命旷野上自由的个体,他们不能选择的只是历史重负的惯性和那无可回避的结局。”“面对无边的个体生命的旷野,路翎体尝着人生的虚无(无意义,无信抑)和存在之荒诞(非理性,偶然性),这是人类生存终极的根本的困境。它无所不在,不可逃避也不可超越。……反抗就是存在的勇气,是个体生命对存在境遇有了清醒意识之后的自觉选择。它包括对人类现状的险恶性的全部接受,以及对其本源意义上的非人性的根本拒绝。存在即绝望,绝望仍存在,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对于存在的自我肯定的积极姿态。”(4)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山河入梦》与格非的近年创作
“新媒体散文”论
上一篇: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