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思潮的变迁(1)(2)
2016-06-26 01:01
导读:自从孔子论诗讲“兴观群怨”,汉儒论诗讲美刺,讲“上以化下,下以刺上”之后,关于诗歌的美与刺,上化下达之说已成为论诗的通则。与龚魏并世的张
自从孔子论诗讲“兴观群怨”,汉儒论诗讲美刺,讲“上以化下,下以刺上”之后,关于诗歌的美与刺,上化下达之说已成为论诗的通则。与龚魏并世的张应昌还编过一部《国朝诗铎》,主张以诗“上德宣忠孝,下情通讽刺,闻者足警戒,言者无罪戾。……以充铭座词,以为采风备。”[9]比之张应昌,龚与魏甚至处略有逊色。
张际亮对乾嘉以来诗坛的批评是相当激烈的。他说过:“盖自乾隆、嘉庆以来,类多以诗干贵显。轻薄比之于器,则供人之坑好者也;比之于声,则荡人之心魄者也;此谓之失是非,导谄谀,奖贪淫,丧礼仪,久之而害于人心风俗。”[10]又说:“大抵自文化政策有严重的封建与宗教气味,而没有近代民主与科学气息。另外,还应当指出,人们常常提到的《戒浮文巧言谕》所指的“文”,其本意仅指公文、报告之类,并非指文学作品。况且,官批评了一些具有封建色彩的套话,却又规定了一些类似的套话。洪仁歼的《资政新编》的确具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色彩,如称赞西方的科学技术,建议发展工业、设立新闻机构等,但它并未付诸实施;而且,洪仁的思想后来也大有变化?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形成与变法时期
从太平天国失败以迄戊戌变法运动的30多年,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日益严重,西方资产阶级的物质技术与意识形态乘间而至。国家的危机日益加深,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也日渐发展。随着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形成与发展,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新学也随之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学思潮与文学作品破土而出了。
资产阶级改良派及其意识形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说来,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多主张维护固有的纲常名教,而又采取西方富国强兵之术,即以中国的精神文明驾驭西方的物质文明。例如,冯桂芬看到了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18]却又主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薛福成主张“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20]这时,改良主义还在萌芽阶段,他们看不到西方物质技术之外的文学,也没有涉及中国文学的改革问题。梁启超所说的“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测量、能驾驶、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全国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至言,[21]即指这个时期的思想界而言。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此后,改良派逐渐走上政治舞台,维新变法的理论逐渐成熟。他们总结了洋务派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意识到了中西物质技术的差别,而且意识到了中西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优劣,于是在批判旧教育、旧学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文学展开了批判。
康有为在1895年《上清帝第四书》中写道:“大地忽通,强敌环逼,士知诗文而不通中外。故锢聪塞明,而才用不足;官求苟谨,而畏言兴作;故苟且粉饰,而事不能兴。”[22]这是对旧教育的批判,也是对旧诗文的批判。
日后的文坛领袖,文学改良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此时却把传统诗文当成了丧志之物。1897年,他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告诫学生:“词章不能谓之学也。虽然,言之无文,行之而不远。说理论事,务求透达,亦当厝意。若夫骈丽之章,歌曲之作,以娱魂性,偶一为之,毋令溺志。”[23]在《变法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