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1)(2)
2016-07-06 01:00
导读:“仁”在孔子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但”仁”作为伦理理论体系,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在孔子那里,“仁”是理想人格,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高目标。他认
“仁”在孔子以前虽然已经出现,但”仁”作为伦理理论体系,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在孔子那里,“仁”是理想人格,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高目标。他认为,人们只要按“仁”的要求办事,天下就不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状况,并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他几乎把一切好的品德都归结到“仁”中去,如说“爱人”为“仁”,“忠恕”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仁”等。孔子“仁”的思想的提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神的地位动摇、人的地位提高和人际关系问题突出这一历史思潮的理论总结。
孔子提出的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都是“仁”的具体展开和体现。同时又都可以归结于“仁”。从“仁”出发,孔子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在总结和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礼”、“孝悌”、“忠”、“信”、“宽”、“敏”、“恭”、“勇”等道德规范。
2.1“义”:关于“义”,孔子的论述很多。“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孔子把义当作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范畴,要求人们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义利关系。
2.2“礼”: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中,礼既是一种
规章制度,同时也是一种道德范畴。其核心是“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认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遵守一定的“礼”,才能达到改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求得社会安定和谐的目的。
2.3“孝悌”:意思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具体要求就是要继承父道,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孔子认为这是治国的根本,治国的大略。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孔子还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承仁。”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悌,把孝悌修养放在道德品行的第一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基本问题的探讨
浅谈明代花鸟画家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