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毕业论文:以无累之神 合有道之器——解读古人的

2016-08-17 01:0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毕业论文:以无累之神 合有道之器——解读古人的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这是陈继儒在他的《小窗幽记
“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这是陈继儒在他的《小窗幽记》中的有关乐理一段,但从纯粹的艺术的角度来说依然可以让人感觉到其对绘画意义上相同性。这句话原意是,以没有牵累的精神(不是没有牵挂,而是完全没有了牵累),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就算是演奏过程中暂时地失去了音调,也会陶醉其中,无法停止的。“无累之神”说的是对画者达到完美的作画境界的状态的描述,而有器之道“说的是达到这种完美境界的方法论。这是一种想象中的完美的艺术境界,因为艺术大体总是唯心的,美得概念对于个人又多有不同,所以这种完美的艺术境界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这却并不妨碍在历史的流沙中通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孕育出一些正确和客观的方法论和对完美艺术境界的认识,带领我们学习绘画的人走上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本论文作者:中国美术学院 06级国画系 花鸟专业 林浩浩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描写这种艺术的理想状态有很多的表述,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我们领略到的那种“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的意境,孙过庭《书谱序》“潇洒流落,翰逸神飞”的动感,或是郑板桥的“忽焉而淡,忽焉而浓,究其胸次,万象皆空”皎然的“孤松片云,禅坐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诗式》)。“神融笔畅”(孙过庭《书谱》)解衣磅礴(《庄子》)“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书画鉴影》) 的作画状态。我将其归纳一种主要是对作品画面提出的要求,比如“石之立势正,走势则斜;坪之正面平,旁面则反。半山交夹,石为齿牙;平垒逶迤,石为膝趾。山脊以石为领脉之纲,山腰用树作藏身之幄。山实,虚之以烟霭;山虚,实之以亭台。山形欲转,逆其势而后旋;树影欲高,低其余而自耸。。。。。”(《画筌》清笪重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邱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者一览无馀。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溪山卧游录》/清
    上一篇:当前励志图书崛起现象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