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抒情词中的女性情思(1)(2)
2016-08-30 01:05
导读: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词,上半阕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半阕写归去的心情。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词,上半阕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半阕写归去的心情。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她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分明是她舍不得离开离开沙鸥和白鹭,却偏说沙鸥和白鹭对人有情。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悲秋与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溪亭为宋时历下名泉之一,靠近历城西北的大名湖。此时湖上荷花盛开,景色令人陶醉。词人游览至日暮,逞足了游兴,始奋力划船,赶着回去,惊动了一群正在栖息的鸥鹭。少女的欢笑与惊呼仿佛依稀可闻。 还有一首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爽朗、机灵活泼的少女形象,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己的写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一个天真浪漫、贪玩、机灵可爱而又有点羞涩的少女跃然纸上:刚踏罢秋千,薄汗湿衣时,有客来访。怕人见了自己的狼狈之态,急忙回避, 慌乱中,少女忙中出错,弄锝袜划钗溜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急忙躲闪。跑出去后又突然后悔不曾看清来人是谁。想回头却又不好直接看,于是装做闻青梅花偷偷地瞟了一眼——这是怎样天真烂漫的少女啊! 再如《永遇乐、元宵》中所描绘的少女:“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燃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有身份的少女们在元宵节,个个打份得光彩照人。头上戴着带有翡翠羽毛妆饰的帽子,再加上金线燃丝制成的绢花,繁盛无比。李清照也是其中一员,与她们一起嬉笑,谈论,沉浸在佳节的欢乐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成为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怀,在一些词里,她清晰地描写了这时的心情: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这里描写的少女连“斗百草”的兴致都没有了,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细雨打湿空空的秋千,表现了少女无尽的伤春情怀,真是:少女的心思莫去猜啊! 李清照出嫁前的词清新、活泼,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其抒情词表现了少女真实和热烈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及大自然,大胆追求爱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笔下的少女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二、相思幽怨的少妇。表现出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及短暂别离后的多愁善感、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情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是无忧无虑的。笑声是快乐生活的点缀。然而美好的东西极易逝去。十八岁的才女李清照遇到了赵明诚,两个人彼此欣赏。正是赵明诚的对她的衷心的赏识,使李清照的才思更加敏锐,文采更加飘逸。赵明诚给李易安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言:二人堂前饮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中者可饮茶,“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真乃情深意笃。李清照这时的词,充满的仍是天真与浪漫,如《綄溪沙》: 诱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回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写少女恋情的过程,“眼波才动被人猜”将少女眉目传情,又恐被人识破的矜持心理表现得维纱维肖。“月移花影约重来”则表现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与情人约会。全词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感情开展富有波澜,可谓姿态百出,曲尽人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青春少女这种大胆阜追求幸福爱情的光辉形象。 还有《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把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妖媚娇憨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清新活泼,犹不减少时词作中所写的天真风韵。 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间难免有分离的时刻。婚后两年,赵明诚奉命去他乡就职,或出外游学,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时间即使比较短暂,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真是日思不想餐,夜思不能寐,对酒消不尽绵绵情思,正是“锦书万里”无人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一种温馨的思念,体会到一种如咖啡般涩涩而又有淡淡香甜的思念。李清照笔下的形象也由天真浪漫的少女变成了有淡淡衰哀愁的思妇。有《一剪梅》为证: “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月半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