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研究(1)
2016-09-01 01:0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真人秀节目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作为一种颠覆式的节目形式,真人秀从诞生起就引发广泛
摘要:作为一种颠覆式的节目形式,真人秀从诞生起就引发广泛争议。然而这种边缘色彩颇浓的节目的风行却势不可挡,仅短短几年时间,已摇身变为全球荧幕的主流新贵。真人秀不仅仅只包含业界常提到的游戏竞赛类“真人秀”,还包含了生活记录类、服务类、偷拍类以及其它各类的“真人秀”节目。本文首先阐释了真人秀的定义,总结了真人秀的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最后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真人秀;娱乐;电视节目 一、真人秀节目的概念 (一)真人秀的定义 “真人秀”又被称为“真实电视”,还有学者称之为真实秀、创构式纪录片、记录肥皂剧、实境电视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真人秀”的别称,但是每一个名称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其中,“真实电视”侧重于将一段未经任何修饰的真实生活状况录制并播放出来,很多“真实电视”记录了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有的戏剧化的场景,比如灾难、事故等等。“真实秀”强调节目“秀”的成分,而“创构式纪录片”则着重于强调节目的记录片特性,只不过强调这种纪录片的起始结构是人为设定的。“记录肥皂剧”的提法着重于节目的连续性、戏剧性与虚构性,只不过这种戏剧性是通过真实记录实现的,不是纯粹的依据剧本的表演。广东电视台第三、四届“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的项目负责人阎纯认为,“真人秀”是“用全程跟踪的电视纪实手法,按照预先精心制定的规则,如实记录和反映一些经过特别挑选的普通人,在特定环境和情景中的真实反应和表现的大型综合性电视游戏节目。” 最早向中国观众介绍“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中央电视台《地球故事》制片人张晓阳把该类节目形态的特征概括为:“采用纪实性的创作手法,同时包含了游戏节目、益智节目、室内剧、竞技类、直播类、脱口秀的节目风格。” (二)真人秀的特征 1.纪实性 真人秀节目中采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是对纪录本性的一种回归,它更注重对事件过程的展示,关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件,纪录人们在经历这些事件、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早期的纪录片尚且如此,当下的娱乐节目也不例外。真人秀节目把人类在封闭环境中心态和情感完整地纪录下来,人的命运、情感、追求被放大、被关注、被尊重。但真人秀的情境却是预设的,这就从根本的前提上否决了真人秀的真实性。选手在貌似真实的世界里,如别墅、荒岛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演绎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其实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非“真实”。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游戏的设置、淘汰和奖励的设定都是人为的东西,它们和真实的选手加在一起,共同制造了一个表面真实的世界。虽然选手在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但他毕竟要受到“规则”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地做事情,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做事情。他们在这个与日常生活场景有区别的世界里、在规则的制约下去扮演一个属于自我的角色,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小说、网络、游戏的世界,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主角。因而真人秀只是借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造成真实的假象,提供给观众的是没有真实性内涵的“真实感”。 2.冲突性 尽管”真人秀”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窥视的快感,但节目本身的进程和播出方式的需要却决定了这一节目应该有如电视剧般的故事性,设若真实纪录的只是平淡的生活,那么观众对节目的关注是不会长久的,观众还是想从电视上看到“戏’,。而“戏”从何来呢?“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戏剧冲突而产生的,有了冲突才会促使人物去行动,由此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并且推动节目的叙事过程。戏剧冲突以人为参照,大致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和人的内心冲突。而要使一个事先并无脚本的节目能做到冲突十足且节目行进的大致方向在制作方掌控中,首先就要在规则制定上费番苦心。真人秀节目往往将选手置于一个与生活常态相距甚远的情境。首要的目的就在于突出人与周围环境的矛盾。选手要将游节目继续下去,先得能够克服陌生环境带来的困难。而且,随着生活平衡被打破,使其处于一个痛苦、烦难的境地,心理平衡也被打破。当然内心矛盾更多还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电视剧戏剧冲突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戏剧冲突,是电视剧戏剧冲突的最主要部分,因为电视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构成的。” 真人秀最大的看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性。真人秀里的冲突性的情节首先依赖于参赛选手的选择。选手之间的性格冲突、理念冲突是产生戏剧性情节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冲突的产生主要依赖于选手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成长环境,所以对选手的选择就要从产生冲突的角度去考虑。 3.游戏性 真人秀节目不同于纪录片,不同于电视剧(情景剧),也不同于竞赛类的电视节目,它集纪实性和虚拟性、生活性和故事性于一体,从中派生了它不可缺少的特征—游戏性。虽然在前面介绍的国外的此类节目中都直接有游戏元素的加入,但这里的游戏性主要是指节目的整体风格和内涵。真人秀没有纪录片那样严肃认真的视听风格,也没有电视剧(情景剧)那样严谨考究的台词风格,它带给观众的更多是一种冒险的刺激和痛快,一种意想不到的爆笑和幽默。难以预料的故事里面,妙趣横生的细节镜头,难以想象的人际关系,异常激烈的竞争场景,不可预知的获胜结果……这些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游戏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扮演着一种现实生活里不能达到的身份,快乐地享受着一切。 二、国外真人秀的发展 真人秀虽然最近才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但是这种节目形态并非横空出世,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轨迹。真人秀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上世纪5O年代的美国,当时有一部叫做《一日女王》的游戏节目被认为已经初具真人秀的雏形。这个节目的内容大致是女性通过种种可怕的考验后博得观众的同情心,来赢取作为奖品的皮草大衣和家用电器。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公司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现代真人秀的先驱是1992年美国有线
音乐台推出的《真实世界》,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他们的起居生活。 自 2000年起,一股巨大的“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起先,始于荷兰的《老大哥》在欧美有着18个不同国家的版本,但故事情节和场景设置大同小异,都是将招募来的选手置身一个特制的、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大家共享一间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等。大家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投票将自己不喜欢的人淘汰出局,最后留下来的胜利者将获得巨额的奖金。观众也可以通过声讯电话、网络把自己最不喜欢的选手淘汰出局。选手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没有任何隐私而言,多台摄像机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完整的纪录。制作方再对这些材料进行剪辑,然后在电视上播出。 《幸存者》是另外一档较为出名的真人秀,它也存在着很多版本,其中以2000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幸存者》(CBS)出品的影响力最大。CBS公司将招募的16名选手送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偏僻小岛,他们将在这里生活近4个月时间,他们首先面对的是与自然的斗争。在没有任何现代文明技术条件的帮助下,他们必须搭建房屋,寻觅食物,任何缺乏意志或者身体不够强壮者将很快被淘汰出局。其次是人性的挑战——16名选手将定期召开“部落会议”,商量将谁逐出小岛,每次以投票的形式驱逐他们中的一个人。这意味着16名竞争者在挑战自然的同时,得处心积虑地争取别人的支持,但同时又得为把竞争对手剔除小岛勾心斗角。最后的获胜者将得到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节目开播不久,收视率便节节攀升。最终节目不仅在该年度收视率上荣登榜首,还被《电视指南》杂志列为年度最受欢迎的节目。 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等。这种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或游戏节目,以戏剧化的真实性、刺激的窥视性和激烈的竞争性,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眼球。 目前西方的真人秀己进入产业化大制作的阶段,整个市场的营销方式都是跨地区、跨国经营,成为电视界赚取高额利润的一个热门节目形式。 三、我国的真人秀节目 (一)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国内现有的游戏类“真人秀”主要以野外“真人秀”为主,由于考虑到中国的独特文化,以窥私为主的室内“真人秀”并没有受到节目制作者的青睐,他们大多选择把选手放到野外或挑战生存极限的环境中,制作者们意识到,当把一个人逼到生命极限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他最会是真情流露的。通过这一种方式,国内的“真人秀”试图最大限度地使原本不爱表达的选手能够表达出自已的真实想法,以使节目更有彩头。 生活记录类“真人秀”在中国找到了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比较彻底。中国的老百姓向来喜欢听故事,喜欢章回式的悬念设置,喜欢围观式的窥视,喜欢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生活记录类“真人秀”就适应了中国受众独有的文化需求。 我国央视的《非常6十1》,《绝对挑战》、《欢乐英雄》、《星光大道》、《谁来主持北京奥运》、《金苹果》等节目在吸收国外“真人秀”的同时所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受到了业界的好评, 各个地方电视台也播出或制作了一些“真人秀”节自,《走入香格里拉》在西安电视台的收视率达到百分之十七,在央视的调查中,收视率与中等电视剧差不多。 这个节目应该是至今为止模仿的最像《幸存者》的“真人秀”,但是,节目仍在不少环节进行了调整,以更适应这个观众的收视习惯。最敢吃螃蟹的湖南电视台在“真人秀”的探索上也没有落后,经视的《完美假期》、生活频道的《有爱不孤独》首开中国电视室内“真人秀”的先河,但是这两个节目在本土化方面做得不够,得到的社会非议也最多。《玫瑰之约》一改速配类节目的模式,融入了更多“真人秀”卖点。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大学排名
我国舆论监督栏目的现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