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江郎才尽”新探(1)

2016-09-08 01:0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江郎才尽”新探(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江淹始终没有接受并融入永明时期新的文学风尚之中,
[摘要]江淹始终没有接受并融入永明时期新的文学风尚之中,这主要与三方面情况有关:1.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群体性的特点;2.江淹在永明时期在身份地位上与新兴作家的差异;3.江淹的内向狷介性格。所谓“江郎才尽”是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江淹;江郎才尽;原因
  
  “江郎才尽”是南朝历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多从文学风尚转变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认为江淹“才尽”发生在入齐以后,特别是永明年间,而这正是“永明体”诗兴起、南朝文学风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不过对于这一看法,我认为还有必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据曹道衡、俞绍初等学者的研究,江淹现存的诗赋文大多作于宋末,能确定作于永明年间的只有《郊外望秋答殷博士》、《铜剑赞》、《自序传》等很少几篇。不能排除有作品散佚的原因,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江淹永明后确实很少创作。而且从各种情况看,我还认为,即使有少量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总之,当永明文学时代到来以后,江淹始终没有顺应接受新的文学风尚并改变自己原来的风格,是可以肯定的。所谓“江郎才尽”主要就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一生中跨越几个文学时期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新的文学风尚兴起以后,在前一阶段已经成名的作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原有风格,努力跟随时代潮流的变化;第二类是尽管不很情愿,但还是对自己原来的风格多少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文学风尚。当然他们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很可能比以前逊色,这也可以说是“才退”或“才尽”。也有部分作家则像江淹一样,与新文学风尚保持疏离拒斥的关系。总之,江淹的情况是可能有的,但并不是必然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江淹没有能像许多作家那样多少融入文学的新风尚中呢?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类似江淹这种情况的作家不乏其人。由于年代近,保存的材料多,其中很多人“才尽”的原因是能够弄清楚的。以他们为参照来看江淹,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方面情况:永明时期文学活动的特点、江淹在永明时期的身份地位以及江淹的个性特征。前两者是客观方面,后者是主观方面。
  永明年间是南朝历史上文学繁荣的时期,观察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势,可以发现它与刘宋时期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文学集团现象。据学者的研究,在永明年间先后存在过王俭、文惠太子萧长懋、竟陵王子良、豫章王嶷、随王子隆、宜都王铿等组织的文学集团,其中特别以竟陵王子良的西邸集团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文学成就最高。永明年间新的文学风气全都是依托于这些文学集团,并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产生的。声律说的创立和永明体诗的产生离不开西邸文人集团的活动,这是人们熟知的。在王俭文人集团中首创了“隶事”这一对齐梁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南史·王湛传》:“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
  [1]807)在文学集团中,集体创作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创作形式。萧子良经常亲自组织文人们一起创作,如同作《桐赋》(子良、王融、沈约)、《高松赋》(今存谢朓、王俭、沈约之作)、《拟风赋》(子良、谢朓、王融、沈约)、《永明乐》(《南齐书·乐志》:“永平(明)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2]196今存谢朓、王融、沈约之作)、《药名诗》(子良、王融、沈约)、《郡县名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抄书诗》(沈约、王融)、《游仙诗》(子良、沈约、王融、范云、萧衍、陆慧晓)等。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从诗题看,子良不在场,而沈约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心人物。例如沈约、谢朓、王融、刘绘、范云、萧衍同作鼓吹曲,沈约、谢朓、王融同咏乐器,谢朓、王融、柳恽、虞炎同咏座上一物等。据粗略统计,永明时期的文(除朝廷诏敕章表之外)和赋现存约167篇,其中产生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9篇,产生于文人集团中的有74篇,共占49.7%,诗现存约284首,作于三人以上集体创作形式中的有65首,作于文人集团中的有103首,共占59.2%,可见这一创作形式在当时的重要性。
上一篇: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