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详细内容(1)

2016-10-01 01:0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详细内容(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许多地方政府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许多地方政府奉为发展经济的圭臬,地方政府挖空心思、掘地三尺,想方设法寻找具有历史影响与地域声名的文化事项,其中利用最多的当属民俗文化。曾几何时,历史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化好像“陪侍女郎”,地方政府的任何发展计划都很可能把文化拉来陪衬一把,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鬼文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不管发掘、包装了何种历史文化或者民俗事项,无非都是经济发展的陪衬品而已,文人们证明文化事项的历史影响与地域性声望,试图通过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的金字招牌扩大地方的影响,足以使地方政府吸引到海内外的资金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在仪式表演的背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则是“让╳╳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怀抱着通过文化的仪式化表演纳入世界经济秩序格局的理想,想象地方性文化的展示迈向世界的坦途,这种全球化的想象正是中国当下的文化现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症候。对于这一当下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还是以2000年9月浙江省绍兴市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绍兴文化周”为个案进行分析。

据主办单位介绍,本次“中国·绍兴文化周”以“让上海更了解绍兴,让绍兴更走近上海”为主题,集中展示绍兴的文化精品,汇集绍兴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利用绍兴建筑、旅游业的影响,以展览、展演、展销、洽谈等形式,充分展示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杰出的名人群体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提高绍兴知名度和影响力。整个文化周分为“文化活动”和“经贸活动”两大部分。其中“文化活动”包括戏曲展演、书法展览、文化名品图展、电视精品展播。经贸活动包括农副产品展销、农业科技招商建筑业恳谈会、旅游业恳谈会。此次“中国·绍兴文化周”活动的效果如何,我们可以看一下当地报纸《绍兴日报》的说法: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整个上海滩弥漫着“绍兴文化”气息,绍兴的桥、水、酒、戏曲及历史名人,使前来参观的上海人陶醉忘归,赞叹不已。绍兴文化周展览”充分体现了“文化切入,雅俗共赏”的布局精神。第一部分“文化名品图片展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和乡土文化,不少人看完图片展后就表示“有空一定要去绍兴白相”;第二部分“翰墨渊薮”展出了历代绍兴书法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少儿书法作品展”部分令参观者刮目,赞不绝口;第三部分是农副产品展销,各种绍兴的名优新特农产品让参观者既领略了乡土风俗,又能满载而归。蔡元培的侄曾孙蔡健国先生在看完展览后说:“整个布局既有高雅文化,又有乡土文化,豪华的展馆里卖1元多一瓶的腐乳而并不显得突兀,这就是绍兴乡土文化。”最能吸引人的展厅是充满绍兴乡土味和民俗风味的农产品展厅,其中的咸亨酒店场景,让不少上海人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嚼一颗茴香豆,喝一口热老酒,咽下一缕绍兴风情。而霉豆腐、霉干菜等风味食品也不断诱使上海市民打开钱袋。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也参观了“绍兴文化周”的展览,他在上虞的有关展点前对记者说,绍兴的人文景观并不输杭州、苏州,而独特的民俗风情更让人回味良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绍兴,这种以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形式效果不错,另外还可以拍摄一些纪录片,在上海的媒体中陆续播放,介绍一些绍兴人文文化的渊源。一位从事过多次类似宣传报道的上海台记者说:“来上海作各种宣传的省、市挺多,但拉出‘文化’大旗的还是头一家。”[1]

从记者的介绍来看,“中国·绍兴文化周”可谓非常成功,而它的成功可以说是完全以绍兴的自然山水以及人文景观取胜。绍兴这块土地,仅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就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更不用说它所拥有的悠久历史,这些都使它具有足够的文化资本向外界展示其诱人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一文化策划取得成功的奥妙,毋宁是“中国·绍兴文化周”中权力话语的展示,正是这一系列的权力话语,将绍兴本土的各种资源浓缩在一个有限的场景之中,构成一出社会戏剧。表面看来,在这出社会戏剧之中,扮演主角的是绍兴地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其实,当这些所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浓缩在一个有限的场景之中的时候,整个自然与文化资源就已经被彻底的戏剧化了,换言之,作为政治权力代表的地方政府在这一戏剧化的过程中,充当着导演者的身份,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是实现政府政治意图与经济目的的木偶,在整个社会戏剧中,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展示依据的是程式化、仪式化的套路,文化资源的展示演化成了政治权力意图的展示,在这一意义上而言,“中国·绍兴文化周”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仪式。在“文化周”期间,促使文化资源实现意识形态功能转换的恰恰是文化资源的空间位移,绍兴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展览、表演的方式展现在昔日十里洋场,今日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大上海,绍兴市政府的这一文化策划可谓意味深长。如果我们解构这一权力话语的展示过程,则可以发现,权力话语的展示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时间和空间的想象来完成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权力政治与资本之间的共谋,驱动着大众观看这场文化资源展示(权力话语展示)的欲望。
上一篇:方法、眼光及现代文学史建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