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赋的兴起、繁荣与发展(2)

2016-10-22 01:02
导读:①关于汉赋的“歌功颂德”问题。这是汉赋过去 受批评的重点之一。但这个批评是不对的。大家都 知道,我国秦以前是小国林立,即使最强盛的西周,

  ①关于汉赋的“歌功颂德”问题。这是汉赋过去 受批评的重点之一。但这个批评是不对的。大家都 知道,我国秦以前是小国林立,即使最强盛的西周, 它的统治地域也大体局限于中原一带。秦并吞六 国,国土扩大了;但由于它施行暴政,很快就被推 翻。只有两汉才真正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前所 未有的真正统一、强大、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而把 中国的社会大大地向前推了一步。我们今天这个疆 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伟大国家,正是那时打下的基 础。这是中国人民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的年 代,难道不应该大书特书,不应该衷心歌颂称扬吗! 历史是大家创造的,何况按历史学家的分期,两汉 的地主阶级是进步的阶级,它们也担负着推动历史 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汉赋的歌功颂德没有错。
  ———对于这个问题,生活在东汉前期的政论家 王充在其代表作《论衡》里,特设《宣汉》、《恢国》、 《验符》、《须颂》等四篇,一再论说,汉代几个帝王 都很英明,国土无限扩大,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 平,就是应该宣扬大汉,歌颂大汉。如《宣汉篇》说: “汉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 孝明、今上(指东汉章帝),过周之成康宣王。”“周 时仅治五千里内,汉氏廓土,收荒服之外……古之 戎狄,今之中国;……非太平而何?!”《恢国篇》说: “唐虞国界,吴为荒服,赵为九夷……今皆夏服。” 《须颂篇》说:“《宣汉之篇》论汉……治已太平;《恢 国》之篇,极论汉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表 德颂功。”
  王充感同身受,要求正确对待大汉盛事,加以 颂扬。这不是“求媚”讨好,而是实事求是的对待。他 一再驳斥俗儒,是古非今,以为汉代样样不如周之 文武。王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这是我一位原先学哲学的博士生最早提出 的,至今辞赋研究界还无人注意这个问题。这个论点 非常重要,可见单纯学文学的人是有局限性的。
  ②关于汉赋的《虚辞滥说》问题。古今许多人都 批评汉赋的虚构夸张,他们常举左思为例。左思在 《三都赋·序》批评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卢橘夏 熟”,批评扬雄《甘泉赋》描写“玉树青葱”,批评班固 《西都赋》写“出比目鱼”。左思说:“考之果木,则生 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所以他写《三都赋》 要坚持做到:“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 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这个问题实际上 是说明,左思等古人不懂艺术可以虚构,还固守着文 史不分家的古训。而司马相如做法正与此相反,他从 文史中分裂出来,与史学分道扬镳。这也正是其文艺 思想的进步,应当大加肯定才对,而不应受到批评。
  ③关于汉赋的“靡丽之辞”问题。也就是指责赋 篇写得太华丽了。连大文论家刘勰在《诠赋篇》中都 批评汉赋:“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 戒”。我则认为,赋写得华丽,写得漂漂亮亮,这正是 文学作品应有的特征。这也正是早期文学要与历史 分家要求自立的表现,同时也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 的征兆。这也是应该肯定的,尤其在文史不分家的两 汉,更应充分加以肯定。
  ④关于汉赋的“劝百讽一”问题。人们批评汉赋 忽视讽谏,这几乎也是千古一词,也是汉赋受到批判 的重点之一。
  这个问题与上面“虚辞滥说”和“靡丽之辞”是联 系在一起的。因为汉赋太注重故事情节上的虚构夸 张和遣词造句上的华丽文采, 往往会削弱其思想内容。但这 也正是文学艺术要求从文史 中分离出来,而必须顽强地显 示自身特征的应有表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⑤从上四点,我得出结 论:即汉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 起点。鲁迅说:“魏文帝曹丕的 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即 讽谏—龚注),反对当时那些 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也就是 近代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 我以为两汉辞赋的不重视讽 谏(所谓“劝百讽一”,“没讽谏 之义”),两汉的“虚词滥说”和 “靡丽之辞”,不正是曹丕说的“不必寓教训”,和“为 艺术而艺术”吗!所以我得出:《汉赋———文学自觉时 代的起点》是结论,也是其中一篇论文的题目。
上一篇:论荀子的社会和谐观(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