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视野下的圣母女娲(1)
2016-10-19 01:0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汉水文化视野下的圣母女娲(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
[摘 要]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关键词] 汉水文化;圣母女娲;形象形成;文化英雄;冠名权;冠名权权属 Abstract:Zhushan and its inhabitants maintain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special feelings toward Nuwa. Here, Nuwa myths and NuwaCulture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eople’s daily activities, lives, customs, and local festivals. The integration of Nuwa myths and Nuwa Culture with local culture is profound, and so is its sp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ufficient evidence, we declare to the world: Zhushan is the most credible place where Nuwa refined colorful stones to mend sky, and Zhushan is one of original centers of Nuwa culture.
Key words: Han river culture; the goddess Nuwa; image formation; cultural heroine; claiming of nameplate; evidence
马克思曾说,要认识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文化真正的本性,最好从他的神话开始[1]。因为,任何神话都是一个民族作为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只有神话才是最深厚、最本源的东西,民族文化的根在这里埋得最深、最远。同样,要认识汉水流域人民和汉水文化真正的本性,就必须深入到汉水神话,从汉水神话开始。汉水流域最早的神话人物应该追溯到伏羲和女娲,尤其是圣母女娲在汉水流域竹山县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遗存。
一、女娲形象的形成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的。也就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为三皇;五帝呢?是黄帝、颛顼、帝喾 、尧、舜。女娲时代属史前时期,是我国上古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七千八百年的历史。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女娲形象有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屈原《天问》和《山海经》为代表,主要强化女娲的造化功能:“女娲有体,谁制匠之?”[2]即追问女娲的身体是谁造的,说明在先秦战国时代女娲造人的故事就在流传了。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女娲之肠”化作十个神人的记载,已经显示出女娲造化万物之神力。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作注道:“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许慎《说文解字》释“娲”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在《太平御览》中说她一日造鸡,二日造狗,三日造羊,四日造猪,五日造牛,六日造马,七日造人。可见在汉代民间传说中,女娲已明确具有了化生万物的始母神神格。
第二个阶段以《淮南子·览冥训》为代表,强调女娲造化万物之外的历史业绩。对女娲形象作了轮廓的勾勒和内容的丰富:“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焰不灭,水浩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青、黄、赤、黑、白)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3]——炼石、补天、斩杀猛兽、治理洪水。
第三个阶段以《风俗通义》中进一步具体化、世俗化(阶级化):“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给,乃引绳绠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绠人也。”女娲形象被赋予浓重的阶级色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