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瞥(1)

2016-10-17 01:0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瞥(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文学革命”运动发轫以来,海外各国学者对中
【内容提要】
“文学革命”运动发轫以来,海外各国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从未间歇。海外学者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人面前,给国内学术界以很大影响,他们的研究在多种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五四”肇始的中国新文学日益走向世界,海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也日趋活跃。与国内的研究相比,海外学人的研究,无论思维模式,或是视角与方法,都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风貌。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研究越来越引起国人瞩目,给国内研究的格局造成广泛的影响;国内研究的进展,也一直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正是海内海外研究的交流和互补,促进了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要在简短的篇幅里缕述海外研究的成果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以个人的目光回眸一瞥,限于视域和识力,这“一瞥”自不免挂一漏万;如能形成一个粗略的扫描于愿足矣。
从研究的时间起点看,20年代“文学革命”发轫之初,海外就出现了对我国新文学的研究,半个多世纪未曾停歇;80年代以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研究也出现新的态势,成果日渐丰富。从研究的范围看,重要作家及其创作、文学运动和文学现象都成为研究者的课题,而主要成果自然在作家作品评论上,其中,最多的是鲁迅研究的成果;一些长期被我们忽视的作家如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一时间也成了海外研究界的热点。从研究者的地域范围看,五大洲都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问世,尤以日本、美国、俄苏居多。从海外研究对我国学术界的影响看,既表现在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评价上,更表现在批评方法上:西方文学批评和分析的方法,如新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接受美学、叙述(事)学、诠释学等等,在海外研究中动用得很普遍;80年代以来,运用得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叙述学。以下,分地区介绍。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先看日本
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围甚广,起步最早且成绩最大的,要数鲁迅研究了。鲁迅青年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的留日学生,他的最初的文学活动当时就引起了日本舆论界的注意:1909年3月和7月,当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第二册在东京相继出版以后,东京的刊物《日本与日本人》便有动态报道。1920年8月, 著名的中国学者青木正儿等创立支那学社、编印《支那学》月刊,青木于该刊创刊号上发表的评论“五四”文学革命的长文(连载三期)中,述及小说创作成就时,特别介绍“属于未来的作家”鲁迅,指出:《狂人日记》“达到了中国小说作家至今尚未达到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整部“鲁迅学史”上最早的、也是富有远见卓识的评论。(它比1919年11月发表的吴虞《吃人与礼教》只晚8个月,比1921年8月发表的雁冰《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中对《故乡》的评论早出一年。)此后,二三十年代直至战前,有丸山昏迷、清水安三、井上红梅、山上正义(林守仁)、增田涉、新居格、小田嶽夫等的鲁迅思想与创作研究、鲁迅小说译著以及若干部传记的问世。(传记方面,1932年增田涉的《鲁迅传》很得好评,1940年~1941年小田嶽夫的《鲁迅传》更因独具一格而备受赞扬。)其中成就最著者,当推山上正义。这位参加过1927年广州起义的日本共产党人,1928年3月,就及时地、 正确地评价了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广州时期的思想,1931年又译出经鲁迅详校的《阿Q 正传》(请参看1931年3月3日鲁迅致山上正义信)。二战前后,鲁迅研究更趋活跃,代表学人有:竹内好、尾崎秀树、丸山昇、竹内实、木山英雄、山田敬三、伊藤虎丸、丸尾常喜、藤井省三等。据有的专家统计,从2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60年间,日本学者发表的有关鲁迅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有3000种之多。“这众多的研究家,略可分为自由主义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文学主义学派、比较主义学派、考辨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等;“互有驳难,各为一说,瑕瑜互见”[1] 。诸家之中,竹内好(1908~1977)是40年代(或说从战前到战后)的突出代表,他以《鲁迅》(1944年12月)等著作开创了“纯文学”主义的鲁迅研究新体系,无论对鲁迅思想或小说创作,都作过完整的考察,有独到的发见,并且,他还将鲁迅研究与对日本的近代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后起的尾崎秀树(1928年出生)则是竹内好开创的文学主义流派在五六十年代的继承和发展的代表者,他的《与鲁迅的对话》(1962)对鲁迅精神发展史有过独到的解释。当文学主义研究愈来愈显得狭隘的时候,50年代崛起了以丸山昇(1931年出生)和竹内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丸山昇力主以恢复鲁迅史实作基础,并以充分的理论为指导,提出从变革日本的立场研究鲁迅,从鲁迅思想的发展中研究鲁迅的原则,对鲁迅思想的转变尤其后期思想的发展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七八十年代一批新人将研究推向新的阶段,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近年我国翻译出版的两位新秀的著作。一是丸尾常喜著《“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秦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本书融历史(包括思想史)学、宗教学、民俗学于一炉,通过对《孔乙己》、《阿Q 正传》、《祝福》等小说的考察,探究鲁迅文学世界的文化原型。作者从经典文化与民俗文化两个方面追踪传统的“鬼”影,发现“鬼”正是其中的主要原型。书中对“鲁迅世界”的探究,不止于文学世界,还直逼作家的精神世界,展示出鲁迅伟大而复杂的灵魂。全书以其论断的独到性和方法的开放性,将日本的鲁迅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故被有的学者赞誉为继“竹内鲁迅”、“丸山鲁迅”之后的第三个阶段——“丸尾鲁迅”——的标志(见本书译后记)。另一本书是藤井省三(1952年出生)著的《鲁迅比较研究》(陈福康编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 月出版)。藤井省三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专事鲁迅研究,80年代出版了3本著作,本书是编译者从这3本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代表着作者的最佳成果。藤井十分重视思想史、社会史的意义,始终把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又广泛地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鲁迅与拜伦、显克微支、安德烈夫、夏目漱石、契诃夫、武者小路实笃、芥川龙之介、蕗谷虹儿、安徒生、爱罗先珂等的关系,力去陈言,独创新说,难能可贵。在史料上,藤井也有不少新的发见,前面所述1909年东京杂志上关于《域外小说集》的报导,便是他发见的,据此他将这确认为鲁迅研究的起始。
上一篇:中美冲突趋向“非零和”(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