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抉择(1)(2)
2016-11-03 01:01
导读:一、 文化的传统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包括传统、习俗、社会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多方面内容。印第安人以部族或群落的形式
一、 文化的传统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包括传统、习俗、社会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多方面内容。印第安人以部族或群落的形式生活,每个部族或群落都有不同的文化,如在《爱之药》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印第安齐佩瓦族文化之中。印第安文化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形式,而是由许多部族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体系。这些部族间的文化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受到地域的影响,都有相似的家族体系、有季节性的生活方式及经济结构等,因而,广义上的印第安文化即指以这些相似性为基础的印第安文化体系。
自15世纪印第安人与白人的第一次接触,印第安文化就受到了白人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改变。那么,当代的印第安人又该怎样追忆过去的传统、寻找遗失的文化呢?印第安人是通过记忆了解本部族的历史。由于历史中存留着传统文化的印迹,因而记忆是追寻印第安文化传统的最有效途径。记忆追溯历史的主要表现是“讲故事”,印第安的部落文化中自古就有“讲故事”的传统。整个家族聚在一起听长辈讲述本族的历史、传统仪式及神话传说,故事世代相传,在记忆中延续。整部《爱之药》都是由不同的人物讲述各自的故事、家族的故事和整个部落生死存亡的故事,并在回忆中勾画出印第安的历史及文化传统。因为回忆过去能够使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过去是现在的基础,没有历史的积淀,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而忽视传统、否认历史不仅会丧失自我,还会迷失方向。正如语言心理学家大卫·卡罗(David Carroll)曾说:“对于过去零碎的记忆及历史片断的回顾是很必要的。”[1]
既然记忆与传统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联,倘若没有了记忆,又会对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爱之药》中的祖父纳科特就是一个丧失记忆的人,从小接受过白人的教育,因为除了1887年颁布的《道斯法案》1887年美国政府颁布的《道斯法案》(Dawes Act or General Allotment Act)是针对“印第安问题”而制定的印第安土地分配政策,采用同化的方式使印第安人融入美国社会,通过分配土地的制度迫使印第安人成为“文明人”。《道斯法案》以法案制定人亨利·道斯(Henry Dawes)的名字命名,他主张文明意味着穿戴文明的服饰、耕作土地、安居乐业、子女就学、喝威士忌酒并拥有财产。外,美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辅助政策来加快同化印第安人的进程,在印第安保留区内修建了大量的教堂、学校,规定适龄印第安儿童入学接受教育。纳科特成年后离开保留区,来到白人居住的小镇,希望在白人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做过好莱坞电影中的临时演员,饰演的是蛮夷的印第安人形象,但影片中印第安人的结局多半是死亡或被白人征服。他还做过白人画家的人体模特,画家将画定名为《勇者的跳水》,展现的是纳科特赤身裸体跳入汹涌的河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根据齐佩瓦族的习俗,以溺水方式结束生命的印第安人的灵魂将不会轮回,只能变成在两个世界之间徘徊的游魂。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后,他又重新回到保留区的家中,但他仍旧不能割断与白人世界的联系,依然能够感受到白人文化的影响,生活在痛苦之中,终于在一场大火之后变得痴痴傻傻,失去了记忆。他的外孙女艾伯丁(Albertine)曾向他询问过去的事情,他总是摇着头说:“我记得日期却不记得发生过什么,记得住名字却又记不起他们的面孔,即使能记起一些事情,却又不记得究竟什么时候或在哪里发生过”[2]。记忆的丧失对纳科特可算做一种保护,使他免受过去痛苦往事的折磨。厄德里齐与丈夫于1990年接受电台作者访谈时曾说:“对于纳科特来说,他生命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他心中的内疚与自责都成为他精神与生活上的负担。”他所摆脱的是在白人文化影响下的记忆,白人的文化和教育并没有带给印第安人文明和进步,他们在白人的眼中依然是野蛮人的象征。忘记过去的痛苦、摆脱白人的束缚、重新回到印第安的文化与传统是厄德里齐小说中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