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1)(2)

2016-11-08 01:10
导读:人们既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和被感染者,也是源语模因的重要传播者。1999年,Blackmore在《模因机器》(玊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独特之处是具有模仿的

  人们既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和被感染者,也是源语模因的重要传播者。1999年,Blackmore在《模因机器》(玊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独特之处是具有模仿的能力。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的动物。从生物性上看,人由父母所生;从社会性上看,人脱胎于社会文化的母体。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基因(gene),从社会继承模因(meme)。对于生物种群来说,物种的进化是通过基因库中基因的准确复制和有益突变的积累来实现的;而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其进步也需要通过本身模因的复制和有益突变(有时得益于先进的外来模因)来实现[9]。各种模因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不断进行复制(包括突变)和传播,以求生存、发展。
  我们知道,在隐喻中,喻体与本体具有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中的一些内容。比如: 在“She is a tigress”(她是一只母老虎)这个句子里面,作者用“母老虎”的凶残、蛮横来影射和模拟she的恶劣态度。既然模因理论强调模仿、复制和传播,那么,它显然对隐喻现象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
  
  三、 模因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的特点和结构,人们倾向于把熟悉的事物投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比如,最初,人们形成光明的观念是从太阳开始的。千百年来,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太阳、光明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光明的观念逐渐从最初的意义扩展开来,从而适用于其他的相关概念。就是说,它完成了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Barcelona探讨了“光明”概念隐喻的基础和它们的一般特征[10]。Deignan通过英语语料库收集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对“光明”这个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系统的分析。他发现,“光明”有三个概念投射[11]: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已知是光明(Known is light),例如:㎜yn's seen the light(Lyn已经明白了);
  (2) 美好是光明(Goodness is light),例如:They hold a celebration 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在希望来临之际,他们举行了庆典);
  (3) 快乐是光明(Happiness is light),例如:虽然舟车劳顿,但他依然容光焕发。
  但是,我们认为,(2)(美好是光明)有些笼统。显然,美好还可以包含“前途”(光辉前程)、“公开”(光明正大)、“聪慧”(He is bright)、“景色”(风光)、“生命”(回光返照)、“恩惠”(沾光)、“面子”(脸上有光)、“彰显”(光宗耀祖)等等。事实上,“快乐”也是美好的,所以,(2)(美好是光明)可以包含(3)(快乐是光明)。
  Cacciari和Glucksberg指出,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并不仅仅涉及语言或话语过程,也涉及到推理和概念过程,具体地说,隐喻既与先前所获得的范畴和概念图式的使用有关,也与新的范畴和概念图式的产生有关[12]。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听话人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确定隐喻性话语的会话含意。第一步,听话人分析话语本身的字面意义;第二步,针对语境,听话人斟酌字面意义的适宜性;第三步,如果字面意义与语境不符,听话人便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含义。关联理论则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大一些的语境,直到找出话语的关联,使话语在这个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13]。
  当人们理解They hold a celebration 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 的时候,这里的light并非光明的意思,否则就与上下文不符。于是,人们便转而寻求其他的含义,进而发现,在这个句子里面,light是希望的意思。“希望”与“光明”具有相似性:都是美好的、令人振奋的东西。换个角度说,light模仿、复制了“希望”的部分内涵。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扩散了我们的感知体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目的域的理解和把握。隐喻用可感知的语言描述超出感知范围的对象,从而使主观体验客体化。正因为这样,人们才对隐喻情有独钟,不断地进行模仿和复制。例如:
上一篇: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结(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