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1)(3)
2016-11-08 01:10
导读:a. 如果你看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 b. We were greatly illuminated by the discussion. c. 一定要说明这件事。 d. 学习了这篇社论,心里更敞亮了。 e. He puzzled at first an
a. 如果你看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
b. We were greatly illuminated by the discussion.
c. 一定要说明这件事。
d. 学习了这篇社论,心里更敞亮了。
e. He puzzl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light dawned.
我们在许多场合使用它们,使用得太频繁,以至于有时根本感觉不到它们是隐喻。这里的“明(白)”、“(说)明”、“(敞)亮”、“illuminate”和“the light dawn”都与“光明”或者“light”有关,都表示“已知”。它们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反复模仿和复制。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需经过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能感染新的受体。②记忆(retention)。指的是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因子必须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形式。④传播(transmission)。在“表达”的基础上,解读还原之后,实现传播[14]。
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每个阶段都有选择性,因而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Blackmore指出,出现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时,在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9]。
四、 模因理论在隐喻类别中的体现
对于隐喻,人们有许多分类标准和方法。但是,无论哪种类别,我们都能够发现模因及其复制和传播。限于篇幅,我们只探究Lakoff和Johnson的分类。
根据源域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6]。而隐喻的各种类型都体现着模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张 平
传统与现代的抉择
解读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圣经》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