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社会理想(1)(4)
2016-11-24 01:08
导读:2.传统思想及同时代思想家的影响 “桃花源”式的“自然”社会模式的设计,不仅有现实的生活基础而且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石。 陶渊明自幼受到儒家
2.传统思想及同时代思想家的影响
“桃花源”式的“自然”社会模式的设计,不仅有现实的生活基础而且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石。
陶渊明自幼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另,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所描述的“恒产”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陶渊明也对其也进行了借鉴与吸收,这主要体现在其所描绘桃花源理想的生活场面中。由此可以看出,桃花源理想社会的设计与孔孟思想是有一定联系的。
另外,《老子》第十八章提出的“小国寡民”的设想,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社会模式的架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如“黄绮之商山”,“贤者避其世”也和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相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这些在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社会中的社会生活描写,可以说是对《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继承与阐释。
一定的思想源自于一定的时代。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产生于东晋南初那个特定的时代,当时魏晋玄学之风盛行。陶渊明受到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他生活及各个方面: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核心,追求人生的淳朴真诚、淡泊致远、幽美的田园生活。而崇尚自然,则是魏晋玄学的重要思想特征。关于此,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也着重谈了这点。
同时代阮籍、嵇康、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陶渊明也对其吸收应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总之,受传统及同时代思想的影响,并由于“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意识形态或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4],因而使得陶渊明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成为政治社会化中的一员。于是,陶渊明以自己已有的农民平均思想为内动力,借助于其所面对的黑暗现实生活的推动, 编织设计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式的“自然”社会模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朱道平
唐宋词桃源意象的
美学意蕴
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