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1)(2)
2016-11-25 01:02
导读:子平连声诺诺,却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觉得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一直清到胃脘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价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
子平连声诺诺,却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觉得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一直清到胃脘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价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香气又从口中反窜到鼻子上去,说不出来的好受,问道:“这是什么茶叶?为何这么好吃?”女子道:“茶叶也无甚出奇,不过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却亏了这水,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作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尊处吃的都是外间卖的茶叶,无非种茶,其味必薄;又加以水火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
竟又是一篇品茶的妙笔,既生动又写意,像吴趼人等专注于怪现状的作家,是不可能作此手笔的。在写与黄人瑞长达四回的一夜谈心中,作者也并不急于让人物讲述故事、抛出议论,而是写了两个朋友之间非常随意的闲谈。如有写:
人瑞用筷子在一品锅里捞了半天,看没有一样好吃的,便说道:“这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儜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白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说着,彼此大笑了一回。
び质且欢巫匀环缛さ内事厶感Α;褂行集第七回老残到淮安之后,本可以直接回家,刘鹗却安排他先到姊丈家,推出了“读书虽多,不以功名为意”的姊丈高维,并将他们之间放浪形骸的谈笑及闲散生活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番。
总之,这些逸出情节之外的“闲笔”可以叙任何琐屑的生活细节,可以写随便某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可为山水览胜、庭园游观,可发感怀理想、谑论清谈,以很多与情节或主题无关的场景或细节,展现生活的原生状态,表现了以真趣为本,笔调自由的小品风格。
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
二
《老残游记》采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模式,却表现为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追求。“新小说”家的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意识,是借鉴西洋小说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一人一事贯串到底的布局技巧,掺和中国笔记小说录见闻的方法,力图把整个故事纳入贯串始终的主人公视野之内[2]80。《上海游骖录》这部“真正从头到尾采用限制叙事的”小说[2]83是吴趼人借“一个顽固守旧的寒酸秀才”[3]的形象来表达他自己的厌世主义及政治主张,视角人物只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木偶,并未发挥出限制叙事在现代小说意义上的临场情绪化、性格化的效果。属同一叙事类型的《老残游记》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夏志清称:“如果在行文上用的不是第三人称,它会是中国第一本用第一人称写的抒情小说。”[4]这种抒情特点,是指一种带有内省色彩、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自我的叙述风格。由于小品散文追求的即是独抒性灵,以文自娱,因此很自然的具有这种特点。篇幅短者如张岱的自我欣赏与忏悔式的小品文,长者如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忆》等自叙传式散文。刘鹗在初集自叙中论灵性之哭泣,说明自己写《老残游记》是哭身世、家国、社会、宗教之感情,在续集自序中更是尽抒“人生如梦”之感怀,可以说一部《老残游记》是刘鹗以一个浪游江湖的走方郎中老残为化身,抒写自己一生五十年间“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与梦[5],发悲悯人生,狂放旷达之情。如第一回中讲述老残的身世: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刘轶男
中华和谐人文精神的生命伦理意蕴
论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