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新闻的困境及对策
2016-12-13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谈民生新闻的困境及对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
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民生新闻的制作者习惯性地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比较琐碎的小事上,好像不琐碎就不能贴近百姓,不家常就不是民生新闻。如公鸡上树这条新闻,时下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都在自己的省份内播报过,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然而这种没有更多让人思考的空间的新闻,只是一种简单的堆砌,多而生厌,陷入了模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套路。甚至为了追求娱乐性、趣味性,一些民生新闻节目置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陷入了搜奇搜特的怪圈,猎奇和趣味性成为民生播报的主题,题材趋于“市井化”、庸俗化,只图新鲜热闹,没有深度和启示意义。其实这些都不能真正体现“关注民生”的本意。
民生新闻这一困境,迫使我们正视民生新闻的理论定位,分析其背后形成原因,从而找到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使电视民生新闻走得更远更久。1.横向丰富节目内容:扩大新闻题材的来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的扩大,人们关注的视野和范围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例如,农民群体成为地方电视台以及卫视逐年重视的新群体,因此,吸引他们目光的民生新闻必然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这种新闻的来源地和人群的文化层次,显然要求我们要调整不同内容的比例。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当以地方性为特色,例如广州电视台的《01出动》通过具有特色的采访和拍摄手法,重点关注广州市民生活趣事趣闻和生活传统,做出具有浓郁“广州风味”的民生新闻节目,深受广州市民和其他向往广州生活的群众的喜爱。相反追求“大而全”的民生新闻让人味同嚼蜡,有千人一面的感觉。所以,只有扩充内容使之不断丰富,才能让人不断有新鲜感,过目难忘! 2.增加节目纵向深度:对特定事件进行更加深入地报道和分析,对类似相关事件展开联系 流于表面现象的报道是民生新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初觉新鲜,然印象不深、转瞬即逝。所以,应在民生新闻这档与大众群体联系紧密的节目中,加强对事件背后事实的及时真实的深度报道,起到审慎看待社会现象的作用。如报道冬季不要从封冻的江面上穿行时,从一辆车的坠入江心,回顾到早前的一系列危险,分析原因,并做现场采访,较好地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3.提高新闻的社会责任度:新闻工作者当以从业者的良好素质来提升大众观赏水平 民生新闻是以贴近百姓生活为特色的新闻节目,新闻工作者理当肩负起传播把关的任务,切实负起责任,以从业者的良好素质来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例如《新闻夜航》中的夜航气象版块,制作者将气象的表面数字与人文知识、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相结合,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得到了知识的补给和视野的开拓,提高了受众的文化素质,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4.吸取公共新闻优势:新闻不但要走进百姓生活,更要走进公共空间 民生新闻反映的是百姓的心声,而公共新闻反映的是那些具有社会意义的公共问题,目的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与社会进步,二者有许多交叉重合之处,民生新闻要想走得更远,就不妨吸收公共新闻的合理元素,提升和优化传播内容的价值取向。一是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强化公共服务性,从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出发,在反映民生民情的同时注意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在强调平民意识、平民视角的同时不应忽视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感,要把“民生”报道提高到“国计”的高度上来,积极介入和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及公共意识,以达到提高公众面对社会问题的行动能力与缓解冲突、化解矛盾的目的。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报纸必死? ——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停刊看报业发展
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