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蒲荔子专访丘树宏(1)
2017-01-15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南方日报》蒲荔子专访丘树宏(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记者(下简称“记”):你在农村长大,为什么
【内容提要】
记者(下简称“记”):你在农村长大,为什么会喜欢上文学?
……

[ 1 ] 导语: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诗人丘树宏诗集《以生命的名义》研讨会上,作为以张扬诗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著称的丘树宏的诗歌和有关诗人责任感使命感的话题引发专家热论。与会诗人和诗评家认为,丘树宏作为强调诗人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代表,其诗歌作品创作呈现出区别于主流诗歌之外的特征:秉承诗人首先应该有责任感的理念,他的诗真实而富有韵味,其可贵之处首先不在于是技巧,而在于精神境界。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
人们对张扬责任感使命感的诗歌作品一直颇有非议,认为其粉饰太平、缺乏创新,但也有人认为,人们其实误解了这一类诗歌,这类作品既可以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也可以充满想象、充满浪漫。
使命感诗歌写作
一直被误解?
以生命的名义
为非典英雄树碑
丘树宏诗集《以生命的名义》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作序,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他从2003年以来创作的诗歌128首。其中,《以生命的名义》一诗曾在2003年被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献给抗击非典医护工作者”专题节目选为压轴节目,由众多著名艺术家合作朗诵,并作为该节目的标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在本年度的文化盛事“唱响诗歌”活动中,丘树宏一首《我是深山里的一条隐河》和舒婷的《思念》等诗一起,被音乐人谱曲演唱,也引发了一场热议。专家认为,丘树宏的诗歌直面社会,于直白平淡中见绚丽,舒缓悠长中见深刻,体现出了诗人应有的灵敏和锐利。诗集中的诗歌语言率真质朴,既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一部情采飞扬的诗歌选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写诗是一种责任
也成为生活方式
作为现任的广东省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作协会员,按时下说法,写诗似乎是丘树宏的一个与他的官员身份不太“相称”的爱好。他从初中开始诗歌创作,至今从未中断。据他透露,因受父亲与中学老师的影响,写作成为他的终生爱好,也成为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敲门砖,更成为他从政历程的“法宝”。
做中学教师时,他一时心血来潮,写了一封信给刚上任的县委书记,信中附了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要求调到县文化馆去搞创作。没想到书记反而看中了他的文字水准,让他去县委办公室工作,从此他一路仕途。在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中,他用诗歌抒发个人情感,更记录社会现实,为港澳回归、抗击非典、神州五号飞天、取消农业税、珠海特区建设等社会大事留下了诗歌的见证。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说写诗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每次出差或旅行,他都会用手机或电脑写诗咏怀,还一不小心成了“手机诗歌”的先驱。
丘树宏表示,现在写诗已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爱好,更成为他的一种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有限的资源,带动更多的年轻诗人把目光投向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场,写出更多贴近现实、记录时代、颂贬社会的好诗。
专访丘树宏:
诗人作家愧对这个时代
为什么写?
生来就喜欢,就好这一口 记者(下简称“记”):你在农村长大,为什么会喜欢上文学?
丘树宏(下简称“丘”):爱好文学主要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解放前家乡惟一的中学生,虽然他中学没毕业,但读书比较多,喜欢给我们讲故事。逢年过节,他还喜欢写对联,我现在还记得他写的一幅,叫“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当时还小,老觉得有感觉,有什么触动,但说不清楚,读高中之后,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另一个影响是我读中学时的一个语文老师。说句玩笑话,感谢文革把“臭老九”赶到了山区中学,让读书条件很差的我们学到了一些东西。那个老师虽然只是中专毕业,却酷爱文学。他让我担任了写作组组长、文艺队队长,经常表扬我的文章。我记得他惟一批评我的一次,是我毕业时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自己谱曲作词,写了首毕业歌。他看了后说,搞文学艺术是需要很扎实的功底的。这话我一直记得,也经常提醒自己不断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