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1)(2)
2017-03-23 01:03
导读:其实,从西方最早的文艺理论“模仿说”来看,人类对艺术的接受从一开始,就是从“熟悉化”起步的。鲁迅的概括“哼约吭约派”和古罗马时代的劳动歌
其实,从西方最早的文艺理论“模仿说”来看,人类对艺术的接受从一开始,就是从“熟悉化”起步的。鲁迅的概括“哼约吭约派”和古罗马时代的劳动歌曲“划手歌”等文学形式,也恰恰证明了文学的最原生态是以“熟悉化”开始的。中国的“哼约吭约”和欧洲的“嗨约约”(“划手歌”歌词)即是劳动者的兴奋和喘息的再现。无可置疑,欧洲文论中的“模仿说”、“再现说”和“复制说”都是从“熟悉化”的文学现象着眼的。
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文论以及后来的结构主义文论将欧洲现代文学理论引向文学的内部。专注内在的语言结构研究意味着现代“文学性”观念探寻的“内化”。这是“文学性”研究的一次重大转型。作为“内化”的文论,形式学派及结构主义也的确深入揭示了文学语言区别于非文学语言的某些内在特性。与传统文论相比,对文学性的这些探析确实更加技术化了;或者按他们的说法,文学理论更加“科学化”了。但是,从更广泛的学术视野来看,这种科学化则是相当局部的。更加准确地说,只是一种语言学的文学阐释。而世界文学的发展史早就告诉我们,文学却不只是纯语言学的现象,它的现象要比纯粹的语义模式丰富得多。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汉译佛经中的印度民间故事及其本土化途径——以愚人故事
享虐与权力——对文艺作品暴力现象的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