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蒋百里的抗日持久思想(1)(2)

2017-06-26 01:02
导读:二 蒋百里在认定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敌对国家后,根据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将持久战战略作为我国对日最高战略思想。 中国是个地广而弱的国家,日本地

  
  二
  
  蒋百里在认定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敌对国家后,根据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将持久战战略作为我国对日最高战略思想。
  中国是个地广而弱的国家,日本地狭但是强国,这就是中日两国最大的国情。基于这一分析,早在19世纪20年代初,蒋百里就明确提出,一旦中日双方爆发战争,“彼利急,我利缓;彼利合,我利分;彼以攻,我以守。此自然之形势,而不可逆者也”,“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恃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处用。”[4]130也就是说,未来的对日作战中,我军应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应是以守为攻,在兵力部署上坚持纵深防御,不要采用一线制;分散敌军,使其不能集中兵力对我大举攻击,持久消耗敌人。由此可见,他不仅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的抗日战争必将是场持久战,而且还指出我国应采取持久消耗的这一正确方针。
  1934年,蒋百里访日,通过与士官时期的老同学小矶国昭、荒木贞夫等的接触,不仅意识到中日之战不可避免,而且战争的爆发也为时不远了。所以,归国后,他立即制订了一整套钢铁煤油路矿计划,并详尽地阐述了“三阳线”决战论的思想。主张国防线划分应按照“三阳线”为准。此线以东地区,我国应利用空间换取时间,消耗和疲惫敌人,同时积蓄力量,加强战略后方;此线以西,资源丰富,幅员辽阔,足以持久抗战。他认为从湖南的地理位置看,该省处于中国的内陆心脏地区,物产丰富,“粮食产量又不啻中国的乌克兰”[6]237。由于一旦战争爆发,沿海一带将首当其冲,因此,我国工业布局应着眼于山岳地带。为便利防空及坚守险要,“应以南岳为工业核心地区,而分布于株洲至郴州之线” [5]95。就民风而言,湖南民俗强悍,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湘军的兴盛,中国更有“无湘不成军”之说。蒋百里对此深以为是,称“这里人力和兵源都是中国的普鲁士”,“宜于对敌进行长期的消耗战”,是坚持“长期作战最好的根据地”,“战争的结局,三湘七泽将是敌军的莫斯科”[6]237。他预计中日开战之后,长江流域九江以下都不是安全区,国家应该未雨绸缪,建立三个石油储备库,分别置于庐山、衡山和湘川边境的武夷山脉三处。中国战时大本营宜设芷江、洪江一带,因这里森林茂密、矿藏丰富,又有沅江贯流,是天然易守难攻、国防安全的险阻要地。基于这一分析,蒋百里对到湖南考察特感兴趣,尤其是“对湖南矿产颇感兴趣,几次跟他的好友地质学家丁文江谈及”[5]95。丁文江遂1934—1935年间多次到湖南各地勘察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及分布等。蒋百里提出的这整套国防中心区建设的思想,是与其对日持久战战略思想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建立稳固的大后方,我国才有可能坚持持久消耗战略,粉碎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蒋百里的持久战思想也对当时的蒋介石有着重要影响,并被其采纳,成为中国对日作战的中心思想。1932年11月,蒋介石提出:“强国之国防重边疆,取攻势;弱国之国防重核心,取守势”,“战时以努力经营长江流域,掌握陇海铁路为第一要旨。”[7]1935年他又采纳了蒋百里的“三阳”决战思想,赞成蒋百里的关于国防中心区建设的看法,决定未来的对日战略应将主要阵地放在长江以南与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以洛阳、襄阳、荆州、宜昌、常德作为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最后阵地。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的1936年《国防计划大纲草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作为中国政府抗日战争的中心战略。
  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战开始后,我抗日军民虽浴血奋战,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和工业中心仍沦入敌手。国内一部分对抗战悲观失望的人开始散布抗战必亡的投降主义观点,如后来成为汪伪政权骨干的周佛海当时就认为“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看法是对的”,并称“为甚么战必大败?只要是稍有常识,……稍为理性,而不纯粹感情用事的人,没有不明白的”[8]。这些消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民的抗战意志。被称为“民族先觉”的蒋百里用其渊博的军事知识在批驳那些投降主义观点外,又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应进一步坚持持久消耗战略。他认为:在抗战中“应以整个全体的局势着眼”,无须太关注一城一地之得失,“我们今天退出上海,但我们自信是胜利的,我们今天退出南京,我们也自认是胜利的”[9]252。因此,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人民“不打则已,打起来就得用拖的哲学”,“把敌人拖垮而后已”[5]184。蒋百里所谓的“拖”就是对日持久消耗。他的这一主张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拖垮敌人的持久抗战思想,诚如德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大师克劳塞维茨所言:“与其说是用我们的剑消灭敌人,还不如说是让敌人通过自己的劳累拖垮。”[10]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张永涛 任宝明
上一篇:试论贾谊关于礼与经济关系的思想(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