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台儿庄战役看李宗仁归来 (1)(2)

2017-06-26 01:02
导读:思想这个东西,不仅是人脑的反映形式,同时也是反射形式。思想的构成形式是层次性,思想层次的指导性,是思想对于行为的反射作用,支配作用和指挥

  思想这个东西,不仅是人脑的反映形式,同时也是反射形式。思想的构成形式是层次性,思想层次的指导性,是思想对于行为的反射作用,支配作用和指挥作用。也就是说人们的行动是受某种思想支配和指挥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结果。因为思想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历史过程离不开人的思想动机、心理活动,离不开人的认识、情绪和意志。当然李宗仁归来时也不例外。李宗仁归来的思想动机是爱国。但是仅仅从李的思想动机还不能掌握他的思想深度、广度和思想核心。因为行为动机还往往是他思想的外层,还不能掌握它的内层,把握他的思想层次递进的高度。李宗仁归来是他自觉进行这种指导的结果。所谓思想里层,是指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等。如果当时他没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政治观念的明确性、没有热爱祖国这种道德观念的高尚性、没有识大体顾大局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这种人生观的坚定性、没有属于核心地位的世界观的唯物求实性。李宗仁要排除万难毅然冒着被特务杀害的危险归来是不可设想的。所以说对李宗仁说也存在“世界观的改造是根本性的改造”问题。从世界观的高度来衡量,对抗日战争初期的李宗仁不能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来述评,因为他或明或暗都对人民革命有过支持,而应该以爱国将领、共产党的朋友来衡量。李宗仁归来后,不能以国民党政权归顺的代总统来述评,因为他在国外十六年或多或少都对人民革命事业、对社会主义祖国有过支持和颂扬,而应该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者、共产党的诤友来衡量。近代中国历史证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不但是共存的而且是相通的,他们之间没有一道不可愈越的鸿沟。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是许多共产党人和先进人物所走过的道路,各民主党派和在大陆的许多原国民党将领也已经走过了这段历程,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和积极参加者。在现代中国,有许多爱国进步人士,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帮助下,由爱国主义,转变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进而转变为信仰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爱国进步人士所必然要走的共同道路。李宗仁由爱国主义,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来这种思想虽曾受过压抑但并未冥灭,可以重新“点燃”这种思想,成为回归的历史渊源,在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感召下,又激发起爱国热情,并大放异彩,进而得到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关键是李宗仁自己作了不懈的努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纵观李宗仁的一生,前期曾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是具有爱国思想基础的,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后来却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出现了两次大的曲折。可喜的是这些曲折都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随之出现了两次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高峰。因此,在评述李宗仁思想转变时,不但要强调他长期形成的爱国思想结构,而且更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感召和周恩来总理的业绩。否则这是不全面的,也不合实际的。因为外因对内因起着推动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起决定作用。
  抗日战争前的二十多年,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年代:一方面是旧军阀的统治、混战与垮台,国民党的统治与混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发展,人民大革命的兴起和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斗争;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李宗仁从旧军阀脱身的国民党新军阀,变成了联共抗日的爱国将领,不是偶然的。就客观外因而论是多方面的,但起主要作用的:一是他与蒋介石之间的深刻矛盾,和由此而尝到了蒋的排挤苦头;一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感召和党对桂军的耐心诚意和争取。而这后者是影响李宗仁坚决抗日的关键所在。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李宗仁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33年就发表了在停止进攻红军,给民众以自由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准备同任何国民党部队订立抗日协定的宣言。1935年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各党各派和全国同胞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两次发表宣言,指出华北形势危急,号召全国一切愿意抗日的政党、武装部队、社会团体及任何个人,广泛联合起来,进行抗日斗争。党的抗日救国号召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午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1936年6月1日爆发了“两广事变”。对于李宗仁、白崇禧的这次举动,中共中央曾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族革命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决定》)“两广事变”一发生,毛泽东、朱德代表工农民主政府和工农红军发表《为两广出师北上抗日宣言》,表示“愿意首先和两广当局结成抗日联盟,共同奋斗”。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张闻天等专门开会研究,决定派云广英同志前往广西,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云广英同志到广西后会见了李宗仁,他对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表示赞成。当时中共北方局派情报部长王世英、香港地下党派宣侠父都到了广西,协助云广英帮助李宗仁和平解决了“两广事变”。事实证明,李、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方针。“两广事变”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实现了“两广事变”反对内战,进行抗日的目的。“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毛选》合订本第335页)我党为了巩固初步实现的国内和平,推动国民党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于1937年2月10日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七七事变”发生后,7月15日我党将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及当时约定蒋介石随之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交国民党,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和23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先后发表了我党的这个宣言和蒋介石的这个谈话,宣布了两党合作的成立,至此,我党倡导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上一篇:试论蒋百里的抗日持久思想(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