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慧命春常在(1)(2)
2017-07-20 01:01
导读:《评传》全面揭示了船山思想中主导性和创造性的方面。 一、作者善于从王夫之思想的旧概念中发掘新内涵。思想史研究,需要从旧概念重中读出新意蕴
《评传》全面揭示了船山思想中主导性和创造性的方面。
一、作者善于从王夫之思想的旧概念中发掘新内涵。思想史研究,需要从旧概念重中读出新意蕴,从平常之中读出卓绝。美国思想史家利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将古典哲学的写作方式区分为“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他认为。哲学和政治之间的永恒冲突乃是上述辨别的原因:哲学代表着从意见到知识的攀升,以追求真理为其唯一目标;政治社会建立在意见之上,意见是城邦的要素。(施特劳斯:《剖白》,载刘小枫主编:《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第721~734页)哲人必须学会两种写作方式,以显白写作教诲大众,尽哲人对政治社会的责任;以隐微写作寻求真理,对哲学和良心负责,并将最具智慧的公民引向哲学。施特劳斯所彰显的上述区分,建立在其对哲学本性的独特认识上。处于他所谓“哲学向政治哲学转向”此一大背景之中,但这一提醒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仍然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尽管立论的基础有所不同。具体到王夫之思想研究中,则不仅是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冲突,更是自由的理性思考与专制的政治高压、定于一尊的理学意识形态之对立。因此。“显白教诲”就是那些因袭旧说的“授徒之义”,“隐微教诲”即是“立志之义”。是王夫之所追求的“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方面。
明清之际新旧事物相互纠葛的复杂时代条件。以及哲学中固有的范畴延续性。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思想以旧范畴(概念)表达新诉求的特征。王夫之哲学所运用的基本概念,无一不是古色古香的,但常常被他赋予了异于传统的内涵。以其本体论建构中的“气”、“诚”、“实”等为例。王夫之虽然坚持张载的气本论。但实现了积极的超越。“太虚(气)一实也”,“诚也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也。”气不再表示“生物以息相吹”的物质的具体形态。而是一个表征着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评传》,第89页)对“实有”的论证,不仅立足于“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的反映论,而且通过“体用胥有”和“依有生常”来规定,由此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不能绝物”之义。同时。夫之也赋予“诚”以新的内涵。“诚”是“无对之词”,具有最高的抽象性,乃是表征万物之共同本质的“实”。不再仅只是一个道德范畴。《中庸》言“诚也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在夫之新的本体论中,便不再是道德理想主义的说教。而是对天道和人道之本质的确实的认识。天道的实质是诚(客观),人道即应依此天道而行。不可堕入佛老的绝物玄想中。陈荣捷先生谓“信仰自然律在中国一直持续不断”,(《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1页)但对“天”的不同认识。却使此自然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内容。夫之对“诚”之内涵的改变,与其自然人性论以及建基于其上的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便是一种崭新的自然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在思想上相互抵牾的方面,强调其晚年之定论。思想史对晚年定论说的运用,自然要视研究对象的特征而言。譬如对李贽与方以智而言,晚年遁入佛门,以此理解其心迹尝可。若固执于晚年定论一说,则有碍于把握思想之主体。但王夫之的思想历程与二者不同。他一生苦心孤诣,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大气魄从事文化继承和开创的事业。其旺盛的斗争欲和思想的激活状态一直延续至生命的终结。故而晚年定论用于理解他的思想,则大有裨益。如在对正统与道统的态度问题,王夫之的思想有明显的歧异。一方面。通过对“正”的分析,指出根本无所谓“正”之者,提出天下“非一姓之私”的革命性结论,指斥道统论实质上是镇压人心的工具。另方面又以天子之法为治统。以圣人之教为道统。但是,他对正统的批判在《读通鉴论》之末,对道统论的揭露在其最后的著作《宋论》中,虽然前此有动摇,批判的态度却坚持到最后,因此,对二者的否定乃是其晚年定论。(《评传》,第445页)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