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的人文因素(1)(3)
2017-08-04 04:42
导读:在“两个人共同执政”的11年间,萨达姆和贝克尔确实把一个贫穷动荡的伊拉克建设成了阿拉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靠着丰厚的石油收入和一系列强国政策
在“两个人共同执政”的11年间,萨达姆和贝克尔确实把一个贫穷动荡的伊拉克建设成了阿拉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靠着丰厚的石油收入和一系列强国政策,伊拉克的人均GDP从不足300美元猛增到3000多美元,石油年收入从5亿美元猛增到165亿美元,外汇储备从4亿美元猛增到370亿美元。这个“10年增10倍”的速度足可以让所有的“小龙”闭嘴。此外,伊拉克还曾在1973—1977年集中进口了70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西亚地区最强大的阿拉伯军队。
1979年是中东—伊斯兰历史的转折年。在这一年里,以色列和埃及实现了和平,阿拉伯世界陷入了分裂;亲美的伊朗巴列维王朝覆灭,霍梅尼建立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向全世界发出了挑战;苏联入侵了阿富汗,在全世界穆斯林眼里从朋友变成了敌人;萨达姆当上了伊拉克的总统,将伊拉克从一个受他国期负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期负他国的国家。
萨达姆从登台的第一天起就建立了绝对权威。在“患了严重心脏病”的老总统哈桑·贝克尔辞职后,萨达姆马上开始了党内清洗,一天之内处决了22名副总理级和部长级的“阴谋家、叛徒、伊朗间谍、叙利亚间谍、美国间谍和以色列间谍”。处决方式是空前绝后的:各地党组织选派了几百名代表,一人一支枪,同时扣动扳机,集体执行“党的判决”。宣布判决的方式也是空前绝后的:处决场面被拍成影片广为下发,全国的党员必须观看。
其它的就不用多说了。仅此一举,萨达姆就建立起了绝对权威,仅此一举,99.6%或100%的支持率就一直保持到倒萨联军开进巴格达。
2.绝对权威导致绝对错误
公平地说,萨达姆在当副总统期间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摘的,甚至是值得称道的。但从他当总统的第一天起,他就从国家的功臣变成了国家的罪人,尽管他给老百姓涨了工资,尽管他走村串户,体恤民情,确实博得了喝彩。但是,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上,他一错再错,把伊拉克人民引入了苦难的深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上台第二年,他趁伊朗内乱发动了对伊朗的全面进攻。本来预计两三周内将伊朗打服,但被宗教狂热煽动起来的民族是难以战胜的。战争一打就是8年,结果是:40多万伊拉克青壮年战死沙场,数十个城镇化为废墟,370亿美元外汇储备变成了1000亿美元外债,被激怒了的将军们开始谋划反叛,新生的政治反对派恳请哈桑·贝克尔重新出山。
萨达姆的应对方式软硬兼施:他关闭了所有“军官俱乐部”,处决了百余名不安分的军官。老总统突然“病逝”不久,国防部长也死于“直升机失事”。消除了危险之后,他开始雷厉风行地实行“改革开放”,内容有扩大私有化、吸引外资和实行民主。他亲自
培训第三届国会选举工作人员,800万伊拉克选民倒也真正实践了一回1∶4的差额选举。
但萨达姆的改革只坚持了两年就走不下去了,原因是入不敷出。独出心裁的萨达姆打起了科威特的算盘,任凭阿拉伯世界头面人物全体出动,百般调解,300亿美元现款的要价决不松口。于是,仅仅休养了两年的伊拉克人民又被拖入了另一场战争,沙漠里又多出了几万冤魂。接下来是萨达姆不屈不挠地同国际社会玩了12年的“老鼠戏猫”的游戏,游戏结果是联合国决不
放松的制裁,而伊拉克第纳尔对美元的比价已跌至两伊战争前的1/6000,教授的工资也从1000多美元降到10多个美元。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