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直播·仪式·真实:在美国感受电视与京奥(1)

2017-08-06 02:3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直播·仪式·真实:在美国感受电视与京奥(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现代奥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角力”的舞台,
[摘要]:
现代奥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角力”的舞台,奥运并非生来如此,而是 “异化”的结果。在异化的过程中,电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京奥就是一场为“电视”量身定做的奥运,与其说电视直播奥运,毋宁说电视在制造一个别样的“奥运”。电视愈益成为一种现代“仪式” ,遵循和探求“真实”不再是它的重要职志。关键词: 北京奥运 京奥 电视 仪式 真实 2008年初到美国访学,做电视的研究,白天常到图书馆去看关于电视的书,晚上回到房间里看电视。奥运期间,由于时差的原因,只能打破常规,整日里守在电视机旁,唯恐错过一场与中国相关的比赛。结果当然不能如愿,美国的体育强项是游泳、田径、沙滩排球之类的,没完没了地播放,我算是看够了。不过,最难以忍受的是,在美国的电视上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场直播!原因很简单,商业利益。NBC买断了京奥放送权,拟借此赚个盆满钵满,重要的比赛在美国的时区里往往是垃圾时段,为了保障收视率,就挪移到黄金时间转播。每次看奥运比赛之前,忍住不去上网,因为网络上已登出比赛结果,知道就没意思了。美国人也很恼火,牢骚满腹,但没有办法,美国的广电体制,与中国的半国有化和欧洲的公私双轨制都不一样,是完全商业化的,市场说了算。
说到“直播”,引发了我对电视与京奥更多的思考。我在研究中发现,美国电视在1940年代末期,也就是刚起步的时候,几乎全部是直播。电视被视为“戏剧”,剧作家把脚本写好,然后,现演现播,好比在在剧场里演戏。美国学者对那一段时期(从1940年代末——1950年代末)的电视,可谓心向往之,称之为“电视黄金时代”。1960年代,美国电视的商业化模式逐渐定型,直播因为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利于节目交易,并且无法进行模式化生产,故而被录播所取代。除了少数新闻栏目以外,美国电视一例是录播。国内媒体的从业人员很迷恋直播,以为这是媒介市场中竞争制胜的法宝,常有人说什么“美国电视都是直播”云云,其实是误解。要说到怎样能更赚钱,录播更合适,一是好操作,二是便于形成节目市场、三是可以照顾到观众的收视习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东方时空》的原制片人孙玉胜,在他那本很有影响的著作《十年》中,[1]说到“直播是电视最基本的特性”。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过去的“电视”是这样,现在的“电视”却不一定是这样了。因为,媒介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合理,电视台节目制作、节目集成的功能逐渐退化,转移给了专门的制作商和集成商,电视台主要是作为节目播出平台来运作,这是媒介产业专业化的必然趋势。那么,孙玉胜为什么这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直播”曾经为央视甚或是整个中国电视带来巨大的声誉和利益,成为与其他媒介竞争的宝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庆典、春节联欢晚会等,每一次直播,都赚足了眼球。问题是,不是谁都有这个直播的权力?这不是钱的问题,一般的电视台,光有钱拿不下来。央视正在盖办公大楼,就是那个全球有名的巨无霸斜塔,如果说,按照市场规律,电视台只是个播出平台的话,那么,那座大楼用来干什么呢?没有谁知道答案,看来,国内传媒体制中的权力格局短时期难有变动。
“直播”的确是电视的基本特性,别的媒体做不到,无法让成万上亿的人在同一时间观看“正在发生的事”。这些事件之所以被关注,除了“人们想关注”和“值得关注”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或者说还有别的作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借助于文化人类学对原始人“仪式”的研究成果。格尔兹(Geertz, Clifford) 在《文化的解释》中发现:“原始人满怀诚意地出发祈雨,结果强化了群体的社会团结。”[3]所有部族成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在一起举行祈雨仪式,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在心中重复着这些意义,“我们是同一个部落的,是一个整体”、“部族应该在整体上得以延续,更好地生活”等,结果,雨未必就能掉下来,但部落之间却更加团结了,这就是仪式的“潜在功能”。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过去都认为,“传播”的功能主要就是在空间上传递信息,格尔兹的研究启发了传播学者詹姆斯
上一篇:儒学传统观的演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