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宇航员准备出征(上)(1)(2)
2017-08-06 04:04
导读:航天专家告诉我们,这是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道上飞行的试验任务。也就是说,“神舟二号”是一艘正式的载人飞船,它由轨道舱、返
航天专家告诉我们,这是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道上飞行的试验任务。也就是说,“神舟二号”是一艘正式的载人飞船,它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与载人飞船一模一样,只是里面还没有坐进去宇航员而已。
从宇宙飞船的历史看,飞船设计在早期是两舱结构,随着技术发展以及飞船飞行任务的日趋复杂,两舱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宇航员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宇航员对特殊疾病的预测以及心肺功能、前庭功能对航天飞行的适应性,所以我国的“神舟号”飞船采取三舱结构,增加了一个轨道舱,这是宇航员在太空自由飞行时的生活舱和工作舱,在返回地面时将被分离掉。这样,座舱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尺寸,以供宇航员在上升和返回时使用。返回舱里设置了三个可以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
光学瞄准镜等仪器。
“神舟二号”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核宇航员安全和生命保障系统到底怎样,此外,“神舟二号”在飞行期间,还进行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物理、微重力等领域的多方面的有效载荷实验。这艘飞船简直像个太空实验室,上边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试验设备60多件,这是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与此同时,宇航员
培训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众多合格的宇航人员。为了研究人在太空舱内的生活的反应,4名参加实验的宇航人员在狭小的模拟太空舱里一住就是30天。
在中国宇航员训练中心,模拟不同航天状况的训练正在按计划进行着。我国对宇航员的训练主要分三个阶段,基础训练、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是训练宇航员的身体素质、生理医学训练以及航天基础知识的培训;技能训练包括各种航天任务的操作、飞船上的设备操作和空间试验操作等;综合训练主要是针对飞行任务的大型综合训练与演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据2001年1月15日的《北京晚报》报道:中国宇航员登天开始进入倒计时,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中国的宇航员是从上千名现役歼击机飞行员中,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在选拔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一些诸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飞行技术等基本条件,更主要的是通过
临床医学、生理技能和心理功能的检测,判断候选人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现在中国的宇宙飞船已经接连上天并成功返回,满头白发的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说,我始终记得一个画面,当俄国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送女宇航员走进飞船时,说没有把握我不会送你飞天,我想我也能安心地对我们的宇航员讲这句话。
至于中国宇航员何时乘飞船进入太空,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说,目前还很难说,抢时间当然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安全,让宇航员平平安安地回来。“行百里者半九十”,还需要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神舟一号”、“神舟二号”试验飞船相继成功了,但人们在高兴之余不禁要问,苏联的人造卫星和宇航员上天,中间只有不到4年的间隔,而我们的人造卫星在1970年就上了天,距离载人工程也就一两步之遥了,为什么我们的载人工程到1992年才提出来?如果按照“神舟一号”试验飞船1999年上天的时间,与成功发射卫星间隔了29年。而这时,我们的宇航员还没有上天,宇航员上天恐怕要30年以后了。这中间有着怎样的鲜为人知的曲折呢?
“九·一三”事件发生,宇航员筹备工作戛然中止
人们都记得1970年的时候,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就飞上了天。而这时,中国航天的计划也已经起步,只是中国航天这最初的跋涉至今没有披露。
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在国防部五院和空军共同起草的上马宇航工业的报告上批示同意。1971年5月13日,空军接到紧急电报命令,要其成立宇航筹备组。训练宇航员的工作被紧急提到议事日程上,决定由空军负责成立宇航员筹备的班子。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说,领导班子先配备好,包括宇航员、警卫部队和保障人员在内,成立一个500人的宇航单位。预计经过半年的准备,在1971年11月把选拔上来的宇航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国家计划到1973年底发射“曙光一号”载人飞船,因此,宇航员有两年的时间进行训练,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