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顺安三月三庙会”及其文化特征(2)
2017-08-11 06:35
导读:铜陵 自西周以来一直都是重要的铜采冶基地。南陵利 国山有铜,凤凰山有银 。宣州之地 ,封方数 百里,而铜陵铁冶 、繁阜 乎其中。山上有姜 ,其下育
铜陵 自西周以来一直都是重要的铜采冶基地。“南陵……利 国山有铜,凤凰山有银 ”。“宣州之地 ,封方数 百里,而铜陵铁冶 、繁阜 乎其中”。“山上有姜 ,其下育铜、金 ”。铜陵成片古矿遗 址正是 中国 “古江 南铜矿遗址带 ”中时间跨度最长、产铜数量最多的遗址之一。仅顺安东南几处的炼渣遗存数以百万吨计,若按铜与渣 1 :1 5比例的专家估算,则可达粗铜十万吨以上。历史上铜陵的矿冶业一直是官办 、民营并存 。官办的在铜官山至贵池方向,产品主要是铸钱和制造兵器;民营的则多在顺安周边这一带,主要是出售粗铜和铸制生产 、生活用具。大规模 、大范围铜 的采冶铸和经营销售,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铁钎、坑木、燃料以及衣食住行,这只能依赖于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显而易见,铜的天然资源和铜采冶铸的历史 、矿治基 地与顺安周边居民之间的共同需要孕育了 “庙会 ”,而集 市化 、规模化 的 “庙会”就成为不同时期铜陵地区物质与文化发展状 态的社会窗口。
(三 )“临津驿”的重要依托
唐代沿江江南从南京到九江只有一条称之为 “南浔古道”。最初上游只有池州驿,下游只有芜湖驿 。之所以置驿顺安,主要是:①古镇有基础。沿江江南较具规模的集镇不多,顺安古镇至唐已有二百多年,且是县治所在地;②交通方便。顺安镇地处南 (京)浔 (九江)古道中段,沿江江南通衢,且有顺安河上连接周边山区,下通荻港长江,顺安镇处在长江“水口”,水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③矿冶业兴旺。唐初顺安周边铜采冶业正僮兴旺发达。“临津驿”的设立,不仅确立了顺安在沿江中段的交通枢纽地位,牵动了人员往来、物 资吞吐和矿冶产品的运输,也为顺理成章的“庙会”提供了依托。
大学排名
(四 )千年古镇 的人文承接
东晋年问,山西回民定居顺安对于当时矿冶工程的发展和集市的发育不仅是一个人力推动,也是一个文化融合过程。现在的顺安镇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丰 富的市场,显示出繁荣的现代气息。与此不同的溪溪街,两边马头墙,现存青石板路面纵横两百米,它的古朴与时下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新顺安河直下长江 ,但穿过溪溪街 的老顺安河还 依然流水潺潺。横卧在老顺安河上石拱桥的精湛工艺令人惊叹先人的聪明智慧。从溪溪街 、新镇区到过境大道,仿佛听到千百年来顺安前进的脚步声,表明深厚的文脉积累 。
流传顺安的民间故事甚多,其中在大雪封门的冬天按时为朝庭报信救了当地不少人命的 “倚马餐 ”传说 ,不仅表明顺安地位的重要,也揭示出不同凡响的特色饮食。顺安 民俗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喜庆礼仪、童歌民谣、
美术工艺 ,不胜枚举,而当时最为风行的与 “庙会”直接攸关的“踏青”习俗最为受众。江南的顺安,阡陌纵横,莺飞草长 。阳春三月,艳艳花千树,青青柳数行,自然不仅是古人,也是今人郊外休闲的理想之地了 。
三 、文化特征
中国民间无 论是北京古老的 “天桥庙会 ”还是现代 各地 的 “节会”,都是人与 自然、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的产物,顺安 “庙会 ”当然不例外 ,其绵延不绝相对稳定 的文化形态种种,大体有 四个方面。
一青铜文化 铜陵采冶铜的工艺技术和铜制品以及这些工艺器具的使用、推广 ,无疑是青铜文化晟直接、最具体的历史见证。“商周青铜文化延续一千多年,它的物质基础就是采铜炼铜 ,没有铜又哪来这么灿烂的青铜文化 ”,“在 中国的青铜时代 ,则以大量使用 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特征”。顺安周边铜采冶遗址属于中国 “古江南铜矿冶遗址带 ”的重要 部分 。距顺安 以东春秋 时代 “金 牛洞采矿遗址 ”,竖井、平井 、斜井复杂工艺流程俱有。在顺安周边二十多个铜采、冶 、铸各类遗址表明,这一带曾经铸制过大量的铜制生产、生活用品。l 9 8 3年顺安等地先后出土的各类酒鼎,是青铜器中的国宝或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青铜器具曾经是沿江江南乃至更广大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识,证明铜陵地区不仅是我国青铜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曾经是 “庙会”重要的交易品种。先有矿冶而后有 “庙会”再有铜陵,它与青铜文化相拥相伴,沿着青铜文化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下。如果说,青铜文化是铜陵得以立业 的发家之宝,则 “庙会 ”是延续铜 陵生命的衣食行囊,它承载着青铜文化的众多基因,与青铜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宗教文化 “庙会 ”宗教文化色彩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