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文化与两国21世纪外交(1)(2)
2017-08-19 04:22
导读:印度的主体文化为印度教文化。自然,印度 哲学 理念的形成也是以印度教的发展为基础的。尽管在印度历史上受不同宗教影响的各种思想流派侧重点有所
印度的主体文化为印度教文化。自然,印度
哲学理念的形成也是以印度教的发展为基础的。尽管在印度历史上受不同宗教影响的各种思想流派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婆罗门教(后来称为印度教),还是佛教、耆那教在教义和哲学上都有一种重精神、轻物质,重灵魂、轻肉体,重直觉、轻理性的倾向。与此同时,印度的民族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印度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遭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捍卫印度教传统文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强烈。可以看出,虽然民众追求精神满足、鄙弃物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安宁,不致于因物欲膨胀争夺生存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必然导致消费过于压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并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也与资本主义国家急切要打开印度市场的心态相矛盾。而且印度对外贸易中长期实行限制进口和奖励出口的政策。除通过征收高额关税以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外,印度还通过对商品进口实行许可证制度等数量限制之类的非关税壁垒手段,长期对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数量限制。而美国“在新世纪继续沿用新‘门户开放’政策。除了其他具体的因素外,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因主流文化中的一种倾向。美国文化造就了社会重视商业的风气,这也是美国走向发达的动力。”美国文化中的扩张性与社会重视商业精神的结合必然会使美国把发展的眼光伸向境外,不断地开辟新的海外市场。美国认为“亚洲大多数国家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它们要削减的关税和其他壁垒比我们要削减的规模大得多,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善我们进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的机会。”分析可以看出,美印两国文化对于市场的理解是有明显区别的,美国在印投资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影响;另外印度民众对物质要求的淡薄、外来商品的抵制心理以及政府对贸易的保护都与美国急切打开印度市场相矛盾,因此两国在外交上为市场问题必须不断地协商。笔者认为印度市场的不断开放是一种趋势,印度与美国的数量限制争端案的败诉就是一个例子。开放的市场必然对印度民众的思想造成冲击,印度融入到国际市场中来是历史的趋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林涛
大学排名 诗意巫楚的现代演绎
从艺术创造到文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