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卡西尔神话理论与伍家沟故事中的民间信仰(1)(2)

2017-08-19 06:36
导读:二、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中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 流传于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明显地存有原始社会人类原始思维的样态。以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来看这些民间故

  
  二、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中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
  
  流传于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明显地存有原始社会人类原始思维的样态。以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来看这些民间故事,初看起来,的确让人感到故事中的内容几乎不可思议、荒诞不经,然而正是在这些不可思议、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凸现了原始先民们大胆的想象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动植物的崇拜。如狐精鳖精长虫精、黄豆精何首乌精石头精等故事;其次表现在对诸神的崇拜。如土地爷火星爷,牛王爷马王爷,送子娘娘和关老爷等等。其三还表现在鬼魂信仰上。如人鬼成亲、再生人等故事。伍家沟村民间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它足以能够让专家学者们沉浸到这一民间文学的宝库中去淘金。民间文学研究专家李征康先生对伍家沟故事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说道:伍家沟的民间故事蕴涵了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生产方式、衣、食、住、行等丰富的内容。许多古老的风俗,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凤、招魂等信仰与风俗,至今仍在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有所留存[2]505。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鄂西北先民们的一种不屈服于命运,一种抗争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丽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犹如大山里醇香的苞谷酒,和着原生态的风韵滋养着那里一代又一代人,使得伍家沟人在疲惫的劳作之余心灵获得自由,精神得以解放。这些民间故事被伍家沟人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到今天,而且故事的内容随着岁月推移在不断地丰富,有的故事里还增添了一些现代的内容,添加了诸如“拉开钱包(有拉链),住医院”等现代词语。这说明这些故事并没有停留在远古时期,它们既具有远古意义也具有当下意义。也就是说,“即使在文明人的生活中它也没有丧失它的原初的力量。”[1]107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伍家沟民间故事中的鬼魂信仰
  
  卡西尔指出:“即使在最早最低的文明阶段中,人就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力量,靠着这种力量他能够抵制和破除对死亡的畏惧。他用以与死亡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信念。”[1]120民间信仰中的鬼魂信仰或许就是先人们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到积极行动起来与死亡进行抗争的一种力量的彰显进而产生出灵魂不灭观念,最后这个观念又逐步发展成为民间的一种普遍性信仰。十堰市伍家沟故事里就有许多关于鬼魂信仰的故事。下面举两个典型的故事为例:《不是郭大人是葛大人》的故事说得是当地有个葛大人,突然得病死了,魂灵被阴差拴到十堰五阎庙。阎王问:“你叫什么名字?”葛大人答:“我叫葛大人。” 阎王一听便发了脾气说:“胡扯!你是郭大人!”葛大人说:“老爷,我不是郭大人。我是葛大人。”阎王又问:“你家住在哪里?” 葛大人答:“我家住在伍家沟。”阎王又发脾气了说:“不对,你家住在漆沟!”葛大人一听,有些明白了,按我们这里的土音,“葛”与“郭”差不多相同,就一字一板咬清口语说:“漆沟有个郭大人。我住伍家沟,是葛大人。”阎王不问话了,拿出生死簿子,一查,伍家沟的确有个葛大人,而漆沟确实有个郭大人,是自己的阴差听错了字音,叫葛大人当作郭大人拴来了。阎王赶忙喊阴差,说:“案犯拿错了。叫伍家沟葛大人送回去,叫漆沟郭大人拴来,越快越好!”阎王审问葛大人的这番话被一老道士听到。老道士怕葛家埋了葛大人,连夜赶到伍家沟,那时,葛家正在“作法事”,准备第二天埋人。老道士把在五阎庙里听到的情况讲给葛家人听。葛家人急忙打开棺盖,揭开蒙脸纸,这时只见葛大人伸了个懒腰,活了。过了三天,漆沟郭大人得急病死了。葛家人感慨地说:“若不是老道士报信,人一埋,葛大人算是冤枉死了。”另一则故事《赵老汉复生》里讲一姓赵的老爷子得急病而死。 其儿女孝顺,停丧七天。赵老爷子的阴魂刚到阴间,阎王就派他到陕西去当县官并让其立马动身,不准停留。赵老爷子走了三天,来到陕西的一个县衙门前,遇着了他的舅舅。他舅舅不准他当县官,逼他立刻回家。这样,赵老爷子的阴魂又跑三天路程回到了自己家里。按武当山的风俗,停丧到第六天的晚上,儿孙们都要围在棺木前,揭开棺盖看死者最后一眼,算作永久告别。晚上二更时时分,当儿孙们揭开赵老爷子的棺盖时,他睁开了眼睛问儿孙自己怎么睡在这儿,问儿孙们为什么哭。他的儿孙们都吓得不敢答话。这时,有个年纪大的吊孝人,给赵老爷子递过来一锅烟。赵老爷子坐起身、打火、吃烟,和平常人一样。吊孝人明白,鬼是不敢点燃阳间真火的,赵老爷子能抽烟就证明他没死。后来,赵老爷子又活了上十年。别人问他为啥死了又活,他说:“我不该死。是阴差栓错了人。” 这两则故事说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无疑是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卡西尔指出:“人对尸体的第一个反应本应是让它丢在那里并且十分惊恐地逃开去。但是这样的反应只有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才能见到。它很快就被相反的态度所取代:希望能保留或恢复死者的魂灵。人种学的材料向我们揭示了这两种冲动之间的斗争。然而,通常看来占上风的恰恰是后一种冲动。”[1]107《和鬼成亲》的故事讲的是一姑娘在河边洗衣服时遇见一位英俊的小伙儿。两人你有情,我有意,遂私订终生。姑娘临走时,小伙儿给了她三千块钱作为购买衣服和家具的费用。谁知姑娘一回家就得了重病。姑娘的母亲正愁没有钱送女儿住院看病,这时,姑娘告诉她妈说女儿的箱子里有一个钱包,钱包里装有三千块钱。姑娘的母亲随即拿出了女儿的钱包,拉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包火纸灰。姑娘一看吓坏了,随即把自己和那个小伙子订婚的事儿说了出来。姑娘的妈一听便哭了起来。原来那火纸灰是鬼用的钱,证明那个小伙子是一个鬼,不是一个人。第三天,姑娘死了。姑娘的妈明白,女儿是被那鬼小伙儿接去成亲了。这个故事其实反映了一种原始思维观念,原始人类在他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中都充满了这样一种信念,即人的生命在空间和时间中根本没有确定的界限[1]117。或许我们的祖先认为,无论是阳间抑或是阴间,它们都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只不过阴间是阳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延伸,是亡灵的居所。阴间可能是原始人类由于畏惧死亡而幻想出来的一个地方,他们幻想死去的人仍然能够像活着的人那样在另一个时间和空间中继续生活借以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这种幻想对于死去了亲人的活着的人来讲 犹如注入了一针“精神安慰剂”。所以民间故事中所出现的一些人物“死而复生”,在阴阳之间往返的情景是可以理喻的。另外,从这个故事所用的词语如“住院、钱包、拉开”等来看,故事的背景应该发生在现代。这个故事表明鬼魂信仰并没有因为人类的发展而衰亡,它是以现代的词语,在新的背景下积淀在民间故事里。这正如卡西尔所说的,神话即使在文明人的生活中,它们也没有丧失原初的力量[1]107。
上一篇:博客时代的诗意与抒情—浅论“新红颜写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