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解决目前管理效率低,水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设高效可靠的、实用先进的综合查询信息系统。本文根据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目标,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结构,提出新的开发方式,强调开发过程中用户参与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设计 玛纳斯河流域
1 引 言
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曾 明确地指出过:“任何一个河流用水,必须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统一水行政的原则在于集中掌握河流的水政管理、水权核准、水利事业计划的核定,水利事业的检察及多目标水利事业的兴办”。即水资源管理包括洪旱防治、基建发电、水质监测、污染防治、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等多种职能,然则,流域水资源使用权界定不清,责、权、利不明确,常存有“多龙治水”和“多龙管水”的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毋容置疑,水资源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亚欧腹地,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沿,属典型的干旱区。地处北纬43°27'~45°21',东经85°01'~86°32'之间。流域面积2.4‰104km2 ,可耕地约为46.7‰104ha,多为平原。平原区海拔300~500m,年平均气温6.6°c,年降水110~200mm,年蒸发1500~2000mm,无霜期148~187天。全流域除玛纳斯河外尚有4条小河,总计年径流量23‰108m3,其中玛纳斯河年平均径流量为12.7‰108m3,占全流域的55.2%,另有可资利用的地下水10‰108 m3。玛纳斯河及其小河均有较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装机达50‰104 kw,年发电18‰108 kw·h。现已建成水库25座,总库容5.2´108m3。建成各级渠道2.3 ‰104km,打井1500眼,年抽水2.5‰108m3。现年引地表水和地下水21´108m3。已建成水电站6座,装机6.128‰104 kw,年发电1.8‰108 kw·h[2]。但由于河流的季节性很强,水量集中在6~8月,水量占全年的60%-80%,年内水量分配极度不均,加上管理形式粗放,手段落后,体系不健全,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的大量无效消耗,造成了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河流缩短,湖泊萎缩,森林衰退;如农区引水不断增加,致使河道下游及绿洲外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环境生态可利用水量迅速减少,70年代末,面积曾达550km2的玛纳斯湖干枯,周围的胡杨林也大面积地衰退死亡;沙漠化,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过量的灌溉必然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水质污染严重等。本文从综合考虑玛纳斯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合理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的角度上,初步研究和探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2 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与原则及总体规划
2.1开发目标和原则
开发目标应是针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结合兵团水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开发出能及时地向各层次(包括决策层、管理层、运行层)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及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水政水资源管理中重点监察项目、水事纠纷、执法队伍建设、水事案件统计信息、取水口、排污口、水质公报、水资源公报等进行查询和统计,为各级领导监督、协调水政水资源提供支持,为各级水管部门准确及时提供水资源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4]。
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立足于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保证系统的可集成性和整体性,同时注重系统技术更新的可过渡性和连续性;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其具有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特别注重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积极性,自上而下地进行逐级建库,在条件成熟时,实现水资源信息网络管理;在实施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同时,注重信息源的规范化和进一步的开发建设,强调系统的结构化、标准化、模块化,做到界面清晰,接口标准统一,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加强系统的开放性;将来作为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方面的信息支持手段和环境,为科学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全局服务;将来作为国家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水资源子系统,为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服务 。
2.2 系统的总体规划
根据现时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流程分析,得出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水资源公报、流域水资源管理年报、水资源工程规划、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流域需水预测、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水资源评价、水质监测、取水许可管理、地下水管理、水资源费及使用管理、水政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等。具体框架如图1: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图1 系统总体规划图
fig.1 sketch of the overall plan to the system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