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保泉需加大泉水补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程

2014-03-12 01:37
导读:工程力学论文毕业论文,保泉需加大泉水补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程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济南市南部山区位于玉符河上游“三川”(锦绣川、锦

摘要:济南市南部山区位于玉符河上游“三川”(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汇集处,总面积1500km2,是济南市泉水水源的重要补给区。笔者与同仁认为,加强南部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环境的生态功能,不但可以保水、保土,更有利于保泉。因此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的查勘、调研,探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对策,以其保水、保土、保泉。

关键词:保泉 泉水 补源区 水土保持

 

一、南部山区泉水补给区概况

南部山区泉水补给区属玉符河流域,是玉符河上游三川汇集地。该区山峰连绵起伏,属山地丘陵地形,山顶岩石裸露地表有石灰岩及砂石岩丘陵地带,遍布石渣、砂岭土、山麓坡地分布黄土及红土,植被稀少,荒坡凸现,沟川地旁经济林遍布,树种老化,果质较差。该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98mm,年最大降水量1273mm(1964年),最小降水量396mm(1989年),年际降水变化极不均匀,年内降雨分布也很不均匀,每年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水为527mm。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20mm,6~9月份汛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

南部山区补给区人口密度408人/km2,人均土地0.245hm2。基本农田占60%,人均耕地只有0.04 hm2。果园约有50%的品种老化,大多数园地蓄水保土功能低,主要果品有苹果、梨、杏。林地多为疏残林或幼林,水土保持功能较低;牧业用地主要为田间隙地或林下草地,生长以禾本科为主的草类,优势草种有黄草、白草、狗尾巴草等。经过对泉水补给区的实地查勘、调研、统计分析、发现区内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比例不合理,林木品种老化,生态功能较低,经济水保林少,造成农业生产值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泉水补给区域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9.4%。其中轻度侵蚀占34.08%,中度侵蚀占35.32%,重度侵蚀占19.28%、极重度侵蚀占11.32%。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土大量流失,土层的土逐渐被水带走。土壤母质裸露、肥力低下,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地生产力低。水土的流失还使沟系不断扩张,沟道下切,沟头不断前进,从而蚕食耕地,破坏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济南近郊区的发展极不协调,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的济南后花园。优化投资环境,以实现由传统的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转变,为济南城区的南部山区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泉水补给区示范区原有的治理措施缺少系统的综合规划,多是单项、分散措施,形不成综合的防护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也不系统,不完善,有些工程年久失修,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原有的林地中疏残林面积仍较多。另外,由于农业不合理的种植模式,使现有的梯田可耕地、水土保持功能下降、保土不保水,对以上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研究。

二、治理措施的研究

2.1 措施布局

南部山区多属石灰岩地区,水力侵蚀较严重。坡面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其次是荒坡,治理的基本要求是沟坡兼治,形成坡面、沟道多层防护体系,在坡上部修建窄条梯田,并栽植经济林,坡中部修建水平梯田,坡下部营造乔、灌林或混交林。沟坡防治体系:缓坡修梯田,陡坡造水平阶、鱼鳞穴,造林种草,兴建果园,形成以林草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坡面防治体系。沟道防治体系:从上游到下游,从毛沟到支沟,支沟到干沟,兴建谷坊、塘坝、拦河坝等蓄水工程,以抬高侵蚀基点,防治沟道下切,形成以拦蓄工程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沟道防治体系。

2.2 治理措施确定的原则及方法

(1)首先,确定生产发展的方向。南部山区的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林业、果业,发展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高效农业,坚持用材林与经济林、片林与林网、速生林与乡土树并举的原则,合理配置树种结构,将科技兴农充分利用到农业生产当中。

(2)根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土地资源等级评价,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科学分配宜农、宜林地,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想渗入其中。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标准见表一《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标准》。

项目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标准

表一

(3)措施与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来实现。

①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可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各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的关键条件,二者必相辅相成。生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适宜泉水补给  区的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林: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山区立乔、灌、草相结合完整系统的水土保持植被复层结构。在分水岭地带,由于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多砂砾化,裸岩化,立地条件较差,应以耐干旱而瘠薄的树种全面造林;坡面中上部全面造林,减缓地表径流对下部果园田地的冲刷。水保林要求树木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枝叶茂盛,易繁殖,萌孽能力强,生长快,抗逆行强。土层瘠薄土地以侧柏、刺槐、黄栌、火炬树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以杨树、泡桐、香椿为主,造林以营造混交林为主,树种用针阔、乔灌混交,布局按带状方式,以形成复层结构。

造林整地时,株行间距按1.5×2.0m,呈“品”字型布设,整成标准的鱼鳞坑,该坑按等高线定位。

果园:果园经济林的建设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改变传统的玉米、小麦的种植结构,既利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保护,更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果园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受市场欢迎,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果园地点应设在山地中下部较缓避风、向阳的缓坡地,多在山腰区域,土层较厚,整地的方式以水平梯田、水平阶、大穴为主。

果园在树种上应选择高档次、品质优良的梨、栗子、桃、杏、李子、冬枣、薄壳早产高产核桃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黑龙江省灾后重建家园对策研究(1)程力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