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石磨在西汉得到迅速发展,各地经常有石磨和陶磨模型出土。只是西汉的石磨制作得略微粗糙一点,磨齿多为窝点状,磨出来的粮食颗粒较粗。东汉的磨齿才发展为放射线形,磨出来的粮食呈颗粒细小的粉末状,特别适合用来加工小麦和大豆。石磨一般是用牵动,但河北省满城县刘胜墓出土一座大型石磨,旁边有一具牲畜遗骸,可知是用畜力来驱动,其功效自然远较人手推磨为高(图四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用水力驱动的水磨。如《南史·祖冲之传》:“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魏书·崔亮传》:“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说明当时水磨的使用相当普遍。到宋元时期,又发明了利用风力作为动力的风磨。元代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其六》:“寂寞河中府,西流绿水倾。冲风破旧麦(原注:西人作磨,风动机轴以磨麦),悬碓杵新粳。”风磨的发明不仅是加工农具史上的新成就,而且在我国农用动力发展史上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王祯《农书·利用门》记载了当时江西山区为了加工茶叶,还创造了一种利用水力能同时驱动九磨的水转连磨。除了同时转动九磨之外,还可兼打数碓。“或遇天旱,选于大轮一周列置水筒,昼夜溉田数顷。此一水轮可供数事,其利甚博。”这种一轮可拨九磨,且兼打碓、灌溉功能的水转连磨,是石磨发展史上的一大杰作。石磨发展至此,可算是登峰造极了。
碓
碓是由杵臼发展而来的。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将一根长杆装在木架上,杆的一端装着碓头,下面置放一石臼。人踩踏杆的另一端,碓头即翘起,脚移开碓头即落下舂打谷米。碓发明于何时,尚无明确记载,但汉代文献多处提到碓。如《急救篇》:“碓硙扇隤舂簸扬。”《桓子新论》:“宓牺之制杵舂,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方言》:“碓机,陈魏宋楚自关而东谓之梃硙。”孔融《肉刑论》:“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等等。说明汉代不但已经使用脚碓,还有畜力带动的畜力碓,并且还发明了用水力驱动的水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河南、江苏等地的西汉墓中出土过多件木碓和陶碓模型,推测碓有可能发明于西汉以前。不过碓的盛行却是在东汉以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东汉墓中就经常出土陶碓模型(图四五、四六)。从文献记载得知,水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发展,一是使用面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各地都推广水碓;二是使用量大,如《晋书》卷六载:“刘颂为河内太守,有公主水碓三十余区。”又“(石崇)水碓有三千余区。”三是有新创造,如东晋《邺中记》:“石虎有指南车及司里车,又有舂车木人,及作行碓于车上,车动,则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东晋傅阳《晋诸公赞》:“杜预、元凯作连机水碓,由此洛阳谷米丰贱。”按王祯的解释,这连机水碓就是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碓头,“今人造作水轮,轮轴长可数尺,列贯横木相交,如滚轮之制,水激轮转,则轴问横木间打所排梢,一起一落舂之,即连机碓也”(王祯《农书·利用门》)。至今在南方山区,还可以看到脚碓和水碓的身影。
碾
碾是用于碾脱谷壳、碾粉及精米的加工农具,由碾台、碾槽、碾磙、碾架等构成。碾出现较晚,明代《物原》说:“鲁般(班)作砻磨碾子。”但目前未发现魏晋以前的考古实物,最早的是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桥隋墓出土的陶碾[137]。不过《魏书·崔亮传》已提到:“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洛阳伽篮记·景明寺》:“碾硙舂簸,皆用水功。”《北齐书·高隆之传》:“又凿渠引水,周流城郭,造治碾硙,有利于时。”上述皆是水碾,估计用人力或畜力带动的碾,其应更早一些,有可能早到汉代。至唐代,碾的使用更为普遍,各地唐墓时有陶碾出土(图四七)。宋元以后,石碾更成为的主要加工农具,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