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3)

2013-07-28 01:21
导读:成为主要,民国《开阳县志稿·工业》道:“洋芋粉在本县消耗最少,几于全部输出,为本县第五区大宗出口亦主要农村副业,销行极远,为近十五年来新
成为主要,民国《开阳县志稿·工业》道:“洋芋粉在本县消耗最少,几于全部输出,为本县第五区大宗出口亦主要农村副业,销行极远,为近十五年来新兴工业”。以番薯、马铃薯制粉出售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不仅活跃了农村,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商业的发展。
四、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还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上。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三种高产旱地作物的传入的确对生产和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它们在清前期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在压力下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而滥开山区,毁坏林木,流失水土,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作用,越到后来就越益明显,尤其是玉米的这种负效应更突出。
    由于山区垦种玉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流民的垦殖方式主要以毁林烧山为主,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自然植被大量消失,引起水土流失,使地力衰竭,无法耕种,流失的沙石殃及近山平地,毁坏良田屋舍,下游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繁。如在闽浙赣皖山区“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与湖郡之孝丰、安吉、武康三县,长兴之西南境,乌程之西境为害同,惟积难返,扫除不易云”[41]。
随着山区水土流失的加重,农业土壤及肥力流失,有的几乎无土,只存石头,有的只存瘠壤,肥力下降,普遍出现“粪种亦不能多获者”的局面,棚民只好另寻他处垦殖,这样辗转开垦必然导致耕地的滥行扩张和水土流失范围的扩大。如湖北鹤峰州:“田少山多,坡陂硗确之处皆种包谷。初垦时不粪自肥,阅年即久,浮土为雨潦洗尽,佳壤尚可粪种,瘠处终岁辛苦,所获无几”[4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粮食生产不利条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后期粮食亩产下降,农业产出减少。这也提醒当今人民在农业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教训,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结论
 
    综上所述,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称之为我国第二个“粮食生产革命”。[42]这些耐旱耐瘠的高产作物,适于贫瘠山地沙土种植,不仅扩大耕地面积,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进而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助于民食问题的解决;也使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这些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粮,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尤其对山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山区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又直接间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但是在人口压力下,由于流民垦山种植玉米、番薯,毁坏林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一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状况和小农经济局限性都有一定的关系,不完全是农民的责任。总的来说山区开发成绩是主要的,当然历史教训也提醒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农业开发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释:
    [1]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历史论丛》(第5辑),齐鲁书社,1985年;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郭松义:《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清史论丛》(第7辑);曹树基:《玉米、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4期。
    [2]关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时间和途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上为作者所赞同的观点,并非定论。
    [3]李拔:《请种包谷议》,见乾隆《福宁府志》卷十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光绪《普安厅志》卷十。
    [5]乾隆《嵩县志》卷十五。
    [6]周亮工:《闽小记》。
    [7]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上卷。
    [8]道光《仁寿县新志》卷二。
    [9]乾隆《行唐县志》卷五。
    [10]光绪《定远厅志·风俗》。
    [11]同治《宜都县志》卷一。
    [12]同治《桂东县志》卷四。
    [13]道光《建始县志》卷六。
    [14]同治《湖州府志》卷四十三。
    [15][17][18]赵冈:《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6]为简便起见,此处将湖南、湖北耕地数计算在一起。
    [19][36]龚胜生:《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中国农史》,1993,3期。
    [20]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1][35]德·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2]嘉庆《汉中续修府志》卷二十一。
    [23]章楷、李根蟠:《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地位的变化》,《农业考古》,1983,2期。
    [24]同治《恩施县志》卷七。
    [25]同治《宣恩县志》卷十。
    [26]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27]道光《鹤峰州志》卷六。
    [28]道光《内江志要》卷一。
    [29]嘉庆《峨嵋县志》卷一。
    [30]乾隆《沅州府志·物产》。
    [31]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九。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2]光绪《古文坪厅志》卷十一。
    [33]《黄仁济集·上广西抚宪史禀》。
    [34]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甘薯》。
    [37]嘉庆《南平县志》卷八。
    [38]张鉴《雷塘庵主弟子记》卷二。
    [39]嘉庆《沅江县志》卷十八。
    [40]光绪《攸县志》卷四。
    [41]光绪《孝丰县志》卷三《志》。
    [42]道光《鹤峰州志》。
    [43]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六、卷九。
    [44]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历史论丛》(第5辑),齐鲁书社,1985。
 
Influen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Cereal Crop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Economy of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ee high - yield varieties of American cereal crops: maize,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y had pushed forwar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f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ir influences on grain prod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armland extending and grain output increasing. And the crops structure had changed as well. Then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from the aspects of commodity grain,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reas, industry crops planting and the advancement of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commerce.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Key Words  American Cereal Crops, Maize, Sweet Potato, Potato, Grain Production, Crops Structure, Social Economy
 
上一篇:利益相关者对房地产企业信誉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