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罗非鱼养殖技术网(2)

2013-09-10 01:12
导读:3 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

  
  3 罗非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高密度养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特别是在循环水系统,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的工厂化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
  3.1 水霉病 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在罗非鱼表皮内引起。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和搬运操作不小心,造成表皮损伤,以致水霉菌侵入伤口大量繁殖所致,在低温季节冻伤皮肤,亦容易感染水霉病,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3%食盐溶液或3 ml/L二甲基蓝溶液进行鱼种浸浴5 min。在捕捞、搬运鱼种时要格外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8]。
  3.2 小瓜虫病 俗称白点病。此病在水温16~18℃时,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鳃丝充血呈暗红色,体表、鳃瓣和鳍条上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游动迟缓,逐渐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200~250 ml/L冰乙酸浸洗15 min或用80 ml/L的甲醛溶液浸洗鱼体20 min。也可用干辣椒3.75 kg/hm2,干姜1.5 kg/hm2加水375 kg/hm2煮沸后全池泼洒,连续2 d。还可用1%~2%食盐水或8 ml/L硫酸奎宁浸浴[9]。
  3.3 急性肠胃炎病 此病多发于夏季。其症状是肛门充血,体表及鳍条失去黏液,尾鳍干白,厌食,游动迟缓,体色变黑,离群独游,解剖可见肠道发炎积水。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注意均匀投饵,防止鱼暴食。治疗可用痢特灵4片加水0.5 kg,浸花生麸0.5 kg喂鱼。也可用穿心莲粉1份加糠粉20份拌匀喂鱼,每100 kg鱼投饵2.5 kg[9]。
  3.4 爱德华氏菌病 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有的病鱼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鳍条末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脾、肾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病灶,有腐臭味。此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原体是迟钝爱德华氏菌。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主要为7、8月份高温季节,范围较广,是罗非鱼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危害严重。多数是慢性死亡,持续时间较长。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防治方法:①注意合理密养、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②发病时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 g/m3。③同时内服捣碎大蒜,按5%与饲料混匀,每天1次,连用3 d[10]。
  3.5 烂鳃病 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发黑,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鳃丝肿大且色泽变淡。急性感染时,病鱼鳃丝呈紫红色,黏液多,发生腐烂直至死亡。流行季节为5~11月,主要发生在罗非鱼苗种培育期,规格为2~5 cm,发病水温在25~30℃。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高,鱼池水质老化。生长季节水质调节不及时,水体透明度过低,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交叉感染,导致罗非鱼烂鳃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①避免过密养殖,加强饲养,及时排污换水。②发病池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对水全池泼洒,使水呈0.4~0.5 g/m3。③用0.3 g/m3聚维酮碘全池泼洒[10]。
  
  参考文献
  
  [1] 王鑫.罗非鱼的人工养殖技术[J].生物与特产,1990(6):10-14.
  [2] 余同章.尼罗罗非鱼的养殖[J].中国科技,1996(6):46-47.
  [3] 张铭汉.浅谈尼罗罗非鱼的试养[J].重庆水产,1993(3):89-91.
  [4] 吴锐全.罗非鱼的营养需求与饲料[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2-25.
  [5] 李江,黄凯.罗非鱼的营养需要[J].科学养鱼,2003(3):40.
  [6] 朱钦龙.罗非鱼的营养和饲料[J].上海饲料,2000(5):20-21.
  [7] 余伟明.罗非鱼的营养与饲料[J].科学养鱼,2002(4):54-55.
  [8] 廖国璋.罗非鱼疾病及其防治[J].渔业科技产业,2003(1):26-29.
  [9] 陈贵善.怎样防治罗非鱼病害[J].渔业致富指南,2005(18):55.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0] 张以仁.罗非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3):58-59.
上一篇:紫甘蓝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下一篇:危害烟草的主要金龟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