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2)
2013-09-15 01:30
导读:不断增加, 并与新华社、国家等70 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 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3 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3.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根据林业政务信
不断增加, 并与新华社、国家等70 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 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3 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3.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4],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 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
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发布,基本完成了无纸化办公[4]。
3.2林业经营由粗放转入精准
围绕“精准林业”,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G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GIS将坡度图、坡向图、土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1]。
3.3规划森林资源管理
在发达省份的林业部门已经将GIS技术、ES技术、DS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4.1应用不够深入,信息资源浪费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5]。如遥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4.2精准计测、监测在林业上的应用没有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业。特别是“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
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
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提高森林灾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率,实现
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减灾增效,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因此国家林业局应宏观调控并加快国家林业局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类林业专业库、各类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设,促进林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3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林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RS技术、GIS技术,还要对林业知识有所掌握,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林业单位,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网络管理,3S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奇缺。因此应该加大林业高等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仲科、赵春江、聂玉藻等著。精准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第1版.
[2] 闫利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EB].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 张春花。广东林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建议[J].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第21卷第4期.
[4] 王庆杰, 靳爱仙, 杨新民。林业政务信息化发展与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6 年4 月第2 期.[5]赵海燕、吴雄海、吴炜娟。信息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06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