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信息技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

2013-09-15 01:30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信息技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论文摘要:
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向精准、优化与决策的模式转变,形成了无纸化办公、林业经营精准化、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化的格局,但在资源的使用、精准计测、监测和人才需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进入21 世纪之后, 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因此提出了“精准林业”的概念,即指尽可能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有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核算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系统、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通讯等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1.1内涵和外延
  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2]。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1.1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传感技术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进行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1.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通信技术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
  1.1.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实现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和再生,存储技术有内存储技术和外存储技术,主要实现计算机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存储容量及稳定性的管理。
  1.1.4控制技术——信息的使用技术。控制技术即信息使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调控技术、显示技术等。
  1.2信息技术功能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①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②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③信息处理与再生: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要依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④信息施用: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1.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
  
  2 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2.1林业信息技术
  林业信息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发达60 年代初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开始进入各个领域, 并逐步实现了系统化、深入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随着DBMS 的发展和完善, 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一时, 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 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 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 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 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 有明显的局限性。到90 年代, 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了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2林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林业部门从80 年代初开始使用DBMS 进行生产管理, 采用的是局部( 部门) 引进, 局部消化的方式。80 至90年代末, 国家林业局( 原林业部) 在1992 年设立信息中心,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点滴积累, 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目标, 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DPS)、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MIS)、森林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DS)、林木良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经济树种在线查询系统等。进入21 世纪,“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 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 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信息量
上一篇: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的主要技术环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