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论张家界市土地开发整理

2013-09-27 01:0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谈论张家界市土地开发整理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丘陵山区;湖南张家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丘陵山区;湖南张家界
  
  论文摘要
丘陵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强,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利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量,是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国策、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张家界市部分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区的,了丘陵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效、值得推广的经验,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区余脉,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怔,这里不但拥有绝美的风景,而且还具备农作物的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是长江中下游柑橘、油菜等作物优势产业区。随着耕地资源的日趋紧缺,对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切实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笔者对张家界市2003~2004年2年实施的部分土地整理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8个建设项目,幅度3535.06万元,分布全市4县区9乡镇23个村,整理面积2 414hm2。调查区内累计搬填土方61万立方米,搬迁坟墓28余穴,修筑各类沟渠192.8km,修筑田间道路60.44km,新植绿化、防护树木6 680棵,修建防洪堤22km,修建泵站4座,项目的实施使2 414hm2土地得到了整治、改造和升级,实现净增耕地264.5hm2,年效益达2 590.45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2 381户。
  
  1 成效显著
  
  1.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区道路与排灌系统得到改善,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道路绿化、防护林网的建设,增加了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土地的局部平整和土壤的改良,增加了土壤的孔隙,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由于立地条件的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提升,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燕窝、肖家峪项目区通过农田整治,全区167.13hm2稻田耕地地力由4级上升为3级。慈利县苗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区239.73hm2稻田,其耕地地力分别由原来的5级、6级上升为4级、5级(分级标准依据NY/T309—1996《南方稻田耕地类型区丘陵冲垅稻田亚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2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项目的建成,耕地地力的提高,使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到合理调整,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慈利县象市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粮食平均单产增加8%左右,直接生产降低10%左右。永定区沙堤项目区通过对99.2hm2农地的连片整理,当地农民利用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生态农业开发,大面积种植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平均产值由原11 250元/hm2左右增加到45 000元/hm2以上,还节约了大量的、物力。
  1.3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改善
  工程与生物措施的综合实施,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土壤侵蚀、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起到了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从而达到项目区内生态良性循环,环境逐步改善的效果。 如桑植县瑞塔铺乡项目区,溪河沿岸曾屡遭洪水侵犯,大片耕地被冲洗荒芜,沿河耕地逐年被浸蚀减少。国土部门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建起15 720m长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大堤,为项目区内111.53hm2耕地筑起了安全屏障。桑植县官地坪项目区修筑排灌水沟渠8 558m,自车尔溪等水库引水,改变了以来该区农田缺水、人畜缺饮的局面,与此同时栽植防护林木1 670棵,既起到防风护土作用,又达到美化环境效果。
  1.4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
  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得到开发利用,坡耕地梯改,山地截高填低,平地切弯拉直,实现了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如慈利县2个整理项目实现净增耕地121.6hm2,新增耕地率11%;桑植县2个整理项目净增耕地48.6hm2,新增耕地率10.9%,其中官地坪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62hm2,新增耕地26hm2,新增耕地率达16.05%。由于基础设施的加强,人居环境的改良,不仅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而且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实现了、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 工作经验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按照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求,市、县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市、县(区)长为组长,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市、县区土地整理部门成立了项目实施与监督班子。各项目各区段都有专门机构和责任人监管、督促。由于领导重视,具体,管理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
  2.2科学规划是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3机制创新是出路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具体工作中应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进行土地整理分区,如河谷平地整理区、山丘岗地整理区、村镇用地整理区等,然后按照各区特点确定整理模式,选择相应的土地整理技术。
  2.4强化管理是保证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范围宽、环节多、内容广,强化管理是实现项目顺利完工的保证。在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可行听证、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竣工后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要求实施,才能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换取最可观的收益的效果。
  
  3 存在的问题
  
  3.1生物措施不到位,耕地地力偏低
  桑植县澧源镇长潭村河滩开发项目,永定区槟榔坪河滩开发项目等,因后续培肥措施不到位,开发的耕地土层薄(有的虽较厚但全是新土)、耕层浅、质地非砂即粘,有机质含量低,未经培肥无法耕种,长期抛荒又将导致土壤板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有的地块虽已耕种,但肥水管理没到位,作物长势差,这样不但没有收成,还会导致土地更加贫瘠,有违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2项目选址欠科学,投资分散,示范作用不强
  慈利县高峰坡耕地改良项目区地方偏僻,修路工程量高于整理工程量,项目区耕地坡度较大,坡改效果不佳。大多项目受投资规模限制,而建设范围延伸,造成部分土地整理内容难以完善,工程示范作用不好。
  3.3工程措施不配套,防灾控灾效果欠佳
  部分坡改梯工程中,存在土地平整不够标准,梯壁、排灌沟渠、沉砂井、蓄水池等设备欠配套,将会影响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3.4工艺程序不够完善,工程质量欠牢固
  部分坡改梯工程的梯壁为易滑坡的土坎,缺乏加固措施;部分干砌石工程砌筑的护坡,表面和边缘没有达到顺直、整齐、牢固要求,砌缝不紧密,有的宽度甚至超过25mm;有的排灌水沟未浆瓷或清缝等,达不到要求效果。
  3.5耕作层遭破坏土壤和剥离耕作层利用不够现象
  某些施工现场遭破坏的耕作层没用采取剥离措施,或剥离耕作层再利用不合理。
上一篇:论雪灾对江苏特色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