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护地甜椒疫病的栽培控制(2)
2013-10-01 01:13
导读: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 2 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
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
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
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 500 kg/hm
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
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9灵活采收
甜椒早春大棚多层覆盖栽培,一般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采收。应根据植株长势和有无病害灵活掌握采收时间,长势旺、无病的植株可适当推迟3~5d采收,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否则应早些采收以控制徒长。实践证明,灵活采收上市是防止甜椒疫病发生或进一步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