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2013-10-08 01:45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大豆根腐病和灰斑病的危害及防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灰斑病;发生;防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灰斑病;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 介绍大豆根腐病及灰斑病的危害症状,针对影响两种病害的发病因素,提出防治方法。
1大豆根腐病
1.1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期较抗病。病株的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为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后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发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1.2影响发病因素
大豆根腐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生长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
1.2.1土壤温度与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25℃。春季低温易于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续降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
1.2.2土壤性状。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的土壤,发病轻。土质粘重、透气性差的土壤发病重;砂壤土、黑土发病轻,土壤肥沃的地块较瘠薄的地块发病轻。
1.2.3播种期与播种深度。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
1.2.4其他因素。大豆孢囊线虫及其他线虫危害根部后,幼苗易感染根腐病。有些
化学除草剂对豆苗有害,阻碍幼苗健康生长,也使大豆易发病。连作和重、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1.3防治方法
1.3.1选用抗、耐病品种。由于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所以选育和利用抗、耐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方向。目前尚未发现有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在黑龙江,如抗线一号、垦农4号、妥农10号等品种均达到中抗水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3.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解决大豆根腐病的可能途径之一,比起化学防治方法,其不污染、更安全。目前认为,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有寄生、抗生、溶菌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的抗性。如木霉可以影响致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利用的就是抗生作用。就大豆根腐病来讲,菌剂818和929菌株在室内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温室防效,并且有较强的促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