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2)
2013-10-08 01:45
导读:3化学防治 3.1虫情测报 (1)蛾量。选择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5时左右,每块田选100m 2 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1m长的细棒
3化学防治
3.1虫情测报
(1)蛾量。选择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在成虫发生期每天下午5时左右,每块田选100m
2进行蛾量调查。查时用1m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同时用捕虫网捕虫,记下成虫数量,捕到30~50头成虫时,雌雄蛾的数量。
(2)卵量调查。当蛾高峰日后的第4天(即产卵高峰日)在各试验田内逐块调查卵量。方法是5点取样,每点10株,每块田共查50株豆荚的全部卵量,再折算出每块试验田的当日百荚卵粒数。
3.2确定施适期
防治适期确定应以虫情测报为根据。实践证明,只有抓住成虫盛期和幼虫蛀荚前进行施药,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防治应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
(1)根据豆田成虫羽化的高峰期来预测成虫发生盛期。从羽化高峰之日起往后推迟7d就是成虫发生盛期的开始,应该立即施药防治。
(2)当目测到豆田中成虫数量剧增后2~3d,也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此时防治效果也很好。
(3)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可以认定是施药适期。
(4)因为雄蛾比雌蛾羽化早,所以当雌、雄蛾比例接近1∶1时,也是施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期。
3.3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在夏大豆产区,蛾高峰期1次调查100m
2蛾量为40头可作为蛾量防治指标;卵高峰期1次调查100个豆荚,卵量为4粒可定为卵量防治指标。
(2)防治技术。无论在成虫盛发期,还是在幼虫入荚前均可以采用喷雾法。喷雾时雾要均匀,从根部往上喷,特别是结荚部位要着药。一般用菊酯类药剂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但是菊酯类农药是当前防治大豆食心虫最安全、最理想的药剂,具有用量少、残效期长、效果好、低等优点。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来福灵、功夫、澳氰菊酯(敌杀死)、甲氰菊酯等,用药量为450mL/hm
2左右,对水450~600L/hm
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