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黔东南州的楠木栽培技术及其保护措施(2)
2013-10-25 01:03
导读:3.2病虫防治 3.2.1鼻虫的防治。 鼻虫:以幼虫钻蛀嫩稍为害,使被害梢枯死。据:为害严重的,被害株数可达69.10%,早口密度为16.50头/株,平均每株被害梢
3.2病虫防治
3.2.1鼻虫的防治。
鼻虫:以幼虫钻蛀嫩稍为害,使被害梢枯死。据:为害严重的,被害株数可达69.10%,早口密度为16.50头/株,平均每株被害梢数占平均每株总梢数5.10%。成虫体长圆柱形、漆黑色。体长5.20~7.50mm。喙长约2mm。前胸背板有鲨鱼皮状突起。鞘翅各有10行刻点,前足腿节上有一强大的刺。幼虫:体乳白,老熟幼虫长5~8mm,头部黄褐色。蛹体淡黄褐色,长6~8mm,头部及前胸背板浅灰色,有许多褐色圆圈、腹部有许多小刺列,腹末有刺状突起二个。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于3月份楠木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cm左右。幼虫期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成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0.50~1kg。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
3.2.2灰毛金花虫的防治。
灰毛金花虫:以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小叶皮层,严重的可使嫩梢枯萎。被害株率达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虫50多头。成虫体黑色,密被灰白色毛,外观呈灰白色。体长5~7mm,触角线状,鞘翅近肩角处有一瘤凸起,翅面有许多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并有三条隆脊。3月底到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
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0kg。
3.3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即可播种。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幼苗期需遮荫,当幼苗长成真叶即可间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绿化用大苗,可换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须带土团,并剪去部分叶片。栽植时要选择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
4.1楠木珍贵的原因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 000~1 500m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4.2保护价值楠木有三种: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二是金丝楠,木纹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水楠,木质较软,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常用于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4.3保护措施
4.3.1健全法规,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楠木覆盖面积。
4.3.2积极进行抚育,防治病虫害,保护好现有资源。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4.3.3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特别在植物园、公园应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措施:
4.3.4建立基金制度。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5结论 楠木以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而著称于世,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对目前黔东南州残存的楠木,应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积极进行栽培抚育的有效管理,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保护好现稀缺资源,大力开展对楠木分布县(区)的育苗造林,封山育林工作。积极扩大栽培范围,并在我州建立植物园进行大量栽培,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