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黔东南州的楠木栽培技术及其保护措施
2013-10-25 01:0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试论黔东南州的楠木栽培技术及其保护措施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楠木;栽培技术;保护措施
关键词:楠木;栽培技术;保护措施
论文摘要:从黔东南州为保护现有楠木资源的目的出发,对楠木的栽培技术及其保护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1形态特征及分布 楠木属樟科,是
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九山)、 云南、 广西等。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至省均可栽培。其中,贵州省的楠木则主要在黔东南州分布最广,黎平、锦屏、从江、榕江与剑河等县均有分布。
2生物学特征 楠木在幼龄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3次,抽3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d可增高30~40cm,平均日生长达1.50~2cm,为全年生长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据解析木资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5.60m和4.10cm,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盛期。楠木树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胸径以70~95年最快,材积以60~95年最快。特别是材积,60~95年间的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25.50%。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长迅速的特性。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长则远较天然林生长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天然生长快3倍、2.30倍和7.10倍。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长发育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层,侧根数量也较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楠木系耐阻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3造林技术及栽培要点 3.1造林技术楠木4月开花,种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转变为蓝黑色,即达成熟。采种选20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用钩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实。采集的果实,要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果实放在箩筐或木桶中捣动,脱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阴干,切忌曝晒,水迹稍干,即可贮藏。一般100kg果可出种子40~50kg。种子纯度92%~99%,千粒重200~345g,场圃发芽率达80%~95%。种子含水量较高(20%~40%),容易失水开裂,子叶发霉,丧失发芽力,因此,处理好的种子须马上用潮湿河沙倒分层贮藏。如需催芽,可贮放在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样“立春”前后种子开始大量萌动,用来播种能提早数天发芽。
楠木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喜阴湿,宜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土壤作圃地。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易发生烂根;土壤干燥缺水,则幼苗生长不良,又易造成灼伤。播种从“大寒”至“雨水”均可进行。播种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细致。一般用条播条,条距15~20cm,条宽6~10cm。每亩播种量15~20kg。播后覆盖火烧土1~2cm,再盖草或锯屑、谷壳,以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时间长,地表温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为害,因此尚需给以适当遮荫。但据福建三明莘口林场试验,选背阴圃地,适当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盖,不遮荫亦可避免幼苗灼伤。间苗应分期进行,要量少次多。7月苗高达10cm左右时,即可定苗。每亩留苗3万株。8~10月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圃水肥,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11月份还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长,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时受冻害。1年生壮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长细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