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2013-11-09 01:1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杨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杨树;枝干;天牛;食叶害虫病害;防治
关键词:杨树;枝干;天牛;食叶害虫病害;防治
论文摘要:杨树可以做为用材林、防护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受病害、虫害危害比较重,本文主要介绍杨树枝干病害、杨树天牛病害、杨树食叶害虫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是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
与中东地区。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一、杨树枝干病害
(一)种类
1、杨水泡型溃疡病: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有三类: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lcm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在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
2、杨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可变褐,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
3、杨腐烂型溃疡病,又称杨树烂皮病、杨树腐烂病,引起皮层腐烂、枝枯,严重地块可引起大片杨树死亡。发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情况下可从中挤出桔红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杨树烂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等至寄主皮层上,多由伤口入侵。幼树、嫩枝和衰弱、有伤口的枝干较易感病。当树皮含水量不足60%时,发病严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防治方法
1、真菌性溃疡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本地区杨树栽植的经验,选育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品种在未通过区域性栽培试验栽培前不宜盲目推广。
(2)加强对杨树幼林地的栽培。改善立地条件,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和枝条,及时修枝、间伐,防治蛀干害虫。
(3)起苗后及时假植、、栽植,减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浇水,或起苗后立即浸泡24h以上。
(4)病斑刮涂。对于抗病性较强品种的病树,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3-5mm、范围稍超越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剂(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5)
化学防治。发病高峰期前,可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还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2:2:100波尔多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 1:0.3:10)。
2、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1)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mg/kg)树木抗病诱导水剂中浸泡24h。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尔马林液消毒。
(2)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感染。
(3)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 mg/kg)+树木防冻保护剂(1l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增加抗病性。
二、杨树天牛病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种类
1、光肩星天牛:大部分为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及各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盛期。产卵于椭圆形刻槽上部的韧皮和木质部间。初孵幼虫危害韧皮部,三龄后蛀入木质部,初横向、后向上作隧道(最长可达15 cm,平均长9.6 cm),幼虫老熟后在隧道末端作蛹室化蛹。2、云斑天牛:2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和蛹室内越冬。5月成虫大量出现,卵大都产树干(离地面0.36-1.7m之内),蚕豆大小,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蛀食,其后蛀入木质部,深入髓心时即沿树干向上蛀。平时以虫粪木屑堵塞孔口,粪渣较粗,呈烟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