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2)
2014-01-23 01:23
导读:3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放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
3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放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塘,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1hm
2水面放养4 500~7 500只,采取适当稀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一般1hm
2水面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600~7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4投放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在成蟹养殖池中,1hm
2水面投放活螺丝750~3 750kg,让其自然繁殖,这样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在各种螺类中可选择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苹果螺又叫福寿螺,壳薄,个体大,含肉率高(可食成分占体重的38%)。其食性杂、生长快、繁殖期长、增殖倍数高。
5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0~8.5,透明度30~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促进河蟹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高温季节为确保水质清新,每天添加些新水,并每隔1周换水2次。另外,每隔15~20d用生石灰8~10g/m3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生物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6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蟹病防治应坚持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d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抗性,药物应交替使用。抖抖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采用敌杀死清池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