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2)
2014-01-23 01:23
导读: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
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内脏等。投喂量要根据个体增重、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刚下池时多喂动物性饵料以增加其体质,逐渐搭配粗饵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温季节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增加河蟹营养积累,以利蟹黄和蟹膏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河蟹个体重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开发廉价动物饵料源来降低。
投喂方法做到多点定位、定质、定时,少量多次。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4~5时投喂为主;定量即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掌握投饵量,18℃以下按蟹体重5‰左右投喂,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即根据蟹体重保证蟹吃足,忌忽饱忽饿;定质即培育蟹种前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后期以植物饵料为主,白天投喂量占总量的30%,傍晚占70%,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来掌握;定点即每10~20m
2设1个固定的投饵点,以防投饵不均引起争食残杀,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
3.2水质
池水初期偏肥,后期偏瘦。蟹种刚下池时水位保持50~70cm,以利水温升高,促使幼蟹活动生长,以后逐渐加深水位。炎热的夏季,为了保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必须保证水深在1.2~1.5m。平时定期换水。要勤于巡塘,观察蟹的动态,随时冲水换水,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质。换水时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鲜水。
3.3病害防治
(1)细菌性疾病。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用1mg/kg
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泼洒,或0.1~0.2g/kg的土霉素拌饵投喂。
(2)甲壳病。初期背壳出现分散的红斑点,以后连成一片,进一步发展为中间溃烂,周围黑色,可泼洒15~20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
(3)纤毛虫病。病蟹背甲出现白色弩状物,生长缓慢,食欲差,由聚缩虫、累枝虫引起,可用0.25~0.40mg/kg孔雀绿或5~10mg/kg福尔马林(40%)治疗。
(4)生物敌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鸟类等。要搞好设备,阻拦它们进入蟹池,一旦发现及时捕杀。
平时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选择优良蟹种放养,放养时消毒,做好水质管理,饵料投喂荤素搭配合理,保持水面积1/3~3/5的水草,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调节水体生态防病。防病用时要充分考虑混养的鳜鱼,防止用药不当造成鳜鱼的死亡。
4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①查水质状况,测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②查河蟹摄食活动情况,检查池中有无残饵,调整饵料投喂量,并打扫食场及时捞除食饵防止腐败,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被蟹吃完,应及时补栽。③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雨大风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④查病害生物敌害侵袭,发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对蜕壳蟹的管理:①蜕壳时严禁换水,否则因水压差或脱水造成死亡。②蜕壳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惊。③适当多投饵,防止互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