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季晚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4-02-28 01:5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单季晚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字 单季晚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病条
关键字 单季晚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 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提出了应在加强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施防治的措施。
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以单季晚稻为主,占90%以上。近年来,单季晚稻品种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深入茎秆。
该病在稻苗返青发棵之后发生。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以后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其上的叶片枯黄。叶片上病斑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水渍状污绿色,最后枯死。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稻脚发病后,如碰上连绵阴雨,很快向植株上部扩展,使叶、穗、谷粒全部发病。地上部分发病后,根也会感染发病。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且植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30%~50%。
2发病条件
2.1气象条件
纹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当日平均气温在22℃又有雨湿时,开始零星发病,在23~35℃并伴有相当雨湿的情况下,病情扩展,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本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当温度达到28~31℃、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大发生。因此,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而较低的温度则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流行。当田间气温在25~32℃时,如遇到连续阴雨,病势发展特别快。江苏省苏南地区一般年份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水稻处于孕穗抽穗的易感阶段,常可造成病害的严重危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2菌核基数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的多少与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上季、上年轻病田,打捞菌核彻底的田或新垦田,一般发病轻,反之,历年重病田区、上季或上年重病田,越冬菌核残留量多,增加稻田初侵染源,初期发病较多。但病情的继续发展,受稻丛小气候及水稻抗性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