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病害防治(2)
2014-03-03 01:14
导读:防治方法 确保香菇生长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转色。标志为菌块(袋)表面出现许多瘤状物,并有少量褐色水珠。转色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80-90
防治方法 确保香菇生长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转色。标志为菌块(袋)表面出现许多瘤状物,并有少量褐色水珠。转色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80-90%,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促进表面菌丝生长,形成褐色菌膜,抵御外部杂菌侵入。适度增加提膜换气次数,保证转色质量。
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块(袋)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中,减少绿色木霉发生几率和烂块(袋)机会。
出现绿色木霉、黑斑病,用0.2-0.5%含量50%可湿性多菌灵液涂抹感染处,连续2-3次。感染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或掩埋。
3出茹期 常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有时也发生绿色木霉。 危害状出茹期褐腐病发生时,香菇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菌褶变为褐色,最后发软腐烂并散发难闻气味,子实体上常伴生绿霉。褐斑病发生时,菌盖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凹陷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白色霉层,失去商品价值。褶腐病发生时,菌褶初期出现少量白色菌丝,后期生长成团,布满整个菌褶,使菌褶相互粘连,导致菇体变软腐烂。三种病害均可造成香菇商品性状下降,降低生产者收入。
防治方法 出菇场地使用前,清除杂物,搞好卫生,保持清洁干净。四周喷施多菌灵液,地面撒一层白灰粉,清除病原菌。
加强通风换气次数,保证空气流通,适当降低空间查对湿度,避免持续高温高湿环境,是出菇期几种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菌块(袋)浸水(补水)时,控制好水量,切勿过度。以浸(补)水后菌块(袋)的重量为脱袋时的80-90%为宜。补水过度,易感染绿色木霉(危害状、防治方法同前述)。喷水保湿、菌块(袋)补水时均要用清洁无污染水源,防止使用不洁净水带入病菌,人为造成不必要损失。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发现病菇及时摘除,病害处清理干净暂停止喷水,待菌丝重新恢复后,进行常规。在安全范围内,可少量喷施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来抑制病原菌继续扩展。要注意的是,每采一茬菇后,把留在菌块(袋)表面上的菇根彻底清理干净,并停止喷水2-3天,利于菌丝恢复生长,增强抗病力。
适时采收,最发在子实体尚未完全开伞时完成,既可保证香菇的商品性状,又可减少病害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食用菌病虫诊治(彩色)手册黄年来(中国出版社)